第4章 解构主义建筑-《我的艺术太超前了》
            
            
            
                
    第(2/3)页
    规划用地是一个矩形偏正方形的地块。
    做一个方盒子差不多。
    事实上,此前的设计也是这么做的,一个方盒子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改改图纸也就是了。
    一共四层主体。
    还有负一层的地下车库。
    底部两层放置多功能厅,以及观演厅,和图书馆等,三四层放置展示区域。
    “可以把区域分成两块,这样看起来就不会太杂乱。”周越道。
    所以,中间的设施,以及楼梯等,放在中间,做一个简单的隔断,就行了。
    “周围的建筑有些太多了。”
    “而且,甲方的意思,是和周围的建筑相呼应。”周越轻轻的思忖。
    呼应。
    城市的中央,是一个大跨度的区域文化中心。
    那就直接转过来看你就行了。
    如同人扭头一样。
    所以,周越在四层方盒子的设计图上,直接扭转了一下形体。
    扭转按照简单的弧度。
    不过确实是与之呼应上了。
    然而,弧度是有了。
    这地块又是矩形结构,那就直接把扭转产生出来的角,直接切掉。
    紧接着,为了进一步引导东西两侧的人流,继续将建筑的两边各切掉一个切口。
    体块也进一步切割,使得尽量避免对街道两段视线的遮挡。
    周越拿着鼠标,对设计出来的矩形不断的切割。
    他的脑海之中也在不断的思考着。
    接下来,是面对北侧的青年活动中心。
    他直接将建筑的主体切掉了一个方形切口,改换为圆弧形,下宽上窄,与周围的体块形成螺旋结构。
    再加上设置了雨棚等主体结构,使得与北方的建筑遥相呼应,似是在对话一般。
    外围的主体就设计完毕了。
    形状极度不规则,再加上线条的各种拧巴,总而言之,这不是现代主义的那种以建筑功能为主的风格。
    观赏价值甚至要大于实用价值。
    这是建筑的解构主义风格,解构,简单来说,就是打乱重组。
    打破传统的建筑几何类型的结构范式,创造出一种新的审美结构,是对结构的叛逆。
    上个世界之中已经普遍应用于各大场馆,所以他设计出来的,也贴合抽象的造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