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这个专利的创新点,就在于长短维护桩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围护结构,和支腿式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 “根据基坑受力变形机理,将基坑设计从静态荷载设计方法,推进到可以考虑应力状态变化和坑边动荷载的新阶段。” “我们要做的很简单。” “开展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深大基坑开挖全过程,来验证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公式、坑边交通荷载对基坑维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考虑开挖卸荷变形的基坑三维全过程分析方法等……” “还有一些新技术,比如支撑端部可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技术,trd技术(trench cutting re-mixing deep wall method)即混合搅拌壁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软件建模结合远程监测技术等……” “……” 董阳面色有些麻了。 如果,周老师所说的都能够做出来,那么仅仅是这一个技术,就能够汇聚多少的学术前沿? 他觉得有必要去把周老师曾经的那些课题都拿出来翻翻。 或许哪怕是跟风,都能够写不少论文了。 事实上,以前真的有人这么做过。 现在还有人在这么做,就是一条捷径啊,站在周老师的肩膀上,可以眺望更远处的星空。 而且,周老师一直在强调,我们要做的很简单? 哪里简单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周老师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一定是有具体的想法了。 有些时候,周老师做实验或者是做项目比较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思路是一以贯之的。 从来不会走任何弯路,这几乎是让人觉得最不可思议的! 实验,总会有失败的时候。 但是,按照周老师所讲解的,似乎完全不用去试错,只需要把周老师的思路贯彻下来就可以。 这样的人,称之为科研之神,一点儿都不为过! 这么多的学术前沿,真不知道周老师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他每天都在思考什么? 看了一眼身旁的众多硕博,几乎都是一脸迷茫的模样。 即便是周越只是讲了一个大概的框架,也很少有人能够彻底的理解听懂。 董阳才有些苦笑。 曹教授给他派过来是对的,不然的话这个项目,可能两个月的时间真的做不完。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