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本来还觉得,周老师只是一时兴起,想要发这个论文。 甚至,很多时候,孙伟都不觉得这篇文章能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他都已经想象到自己要改稿改到头秃的画面了。 不过,当拿到这篇论文,并且开始看的时候,他觉得自己错了,错的很离谱。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他觉得很好的一个题目。 但,这个类型已经被写烂了。 基本上没有什么新意。 雅俗互相影响,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想要发顶刊,还是很困难的。 不过,找他作为通讯之后,确实是可以发。 甚至发《文苑京华》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需要他消耗一些人情而已。 用自己的一些人情,去换周老师的一个人情,稳赚不亏的。 是以,虽然对这篇论文期待不高,但想要看看周老师文学水平的心思还是有的。 文学研究和做科研差不多,不过,一些东西还是不一样的。 论证扎实,还得能够说得通,讲的明白才是。 他向着这篇论文下面看去。 “论文题目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内容应该还不错?哦?十多页的论文?不少了啊。” 孙教授向着第一部分看了过去。 第一部分是讲的《诗经》。 用这个主体,来进行论述雅俗的关系。 比如诗经中的国风类别,国是地区,风是曲调,国风就是各个地区的音乐曲调,本来是民歌,最为典型的就是豳风之中的《七月》,农事诗。 国风作为民歌,本身就是俗文化。 如同现在的信天游一般。 诗经这种世俗文化,但经过了大儒的整理,到被奉为经典加以解释之后,就变得雅了。 后面,讲的是诗和词,本身都是民间流通的俗文学,但经过了文人的接纳和推动,也变雅了。 如果说,到了这里,依旧是归纳总结。 这是他们研究的常态,并没有觉得有什么。 但,很快,孙教授就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这里面怎么有些材料我都没见过?” “而且,这个结论也太过开放性了吧。” 雅俗互相影响,转变,推动。 论文里面写了雅与俗怎样的影响,影响了什么,怎么转变,谁来推动的。 有一些资料,是他都没有见过的。 这就让他极为的惊异。 他立刻的去查资料。 果然,一些引用记载在了并不出名的一些诗话词话上面。 他错愕着。 是自己读书不用功吗? 显然不是啊! 这词话明显没有那么受到重视。 但,周越引用出来之后,他却又觉得这些句子很好。 “这篇文章创新点虽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探究的很深入,不过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句子。” 这些句子引用的真的很好。 恰如其分,而且并非是为了单纯的炫博。 毫无疑问。 这篇论文肯定是能够达到顶级的水准,但是说是达到什么顶尖,那可能还是差了一些。 “不错啊。”孙教授觉得真的是不错。 挂他的通讯,甚至还是他白捡了一篇论文,肯定是赚了的。 而且里面的内容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改动。 甚至都不需要改,哪怕是他平常的水平,发论文的话,也不能说篇篇都有这种水准。 可见,周越是真的深入研究了。 而且也确实博学。 很快他就给了回应。 “周老师,这篇论文我已经投出去了,不过您是什么时候对文学领域也有如此研究了?” “无聊的时候曾经看过。”周越笑着。 说实话,这篇论文,确实没有什么创新点也没有什么新的视角。 但是研究的内容还是很深刻的,再加上里面的一些东西资料无比的详实,周越觉得应该算是一篇好文章了。 不过他也只是凑个热闹而已。 暂时也并没有什么进军社科领域的想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