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另外,你这是要给他们配多少教授级别啊?一人一个?三十多个?” “我们整个建筑学院才多少个教授啊?” “没事的,可以从外面引进。”周越道,“而且又不一定非要是教授来,副教授也可以嘛,一人配一个,总而言之,用人脉去搞定这些事情。” 郭老师也只能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用人脉去搞定这些论文? 不过也确实啊,这些人也值得配上一个比较好的指导老师,但也不至于这么强吧! 哪有学生实训,是去实训老师的? 基本上带学生,都是一个老师带一群,然后让小组去进行讨论去做事情。 这简直就是给老师们出题啊。 “那你是否有想过,这些老师万一带不出来高水平的论文呢?” “那没事啊,换个人就可以了。” “而且我觉得,我们也要相信学生他们找到感兴趣的课题,找到感兴趣的项目,然后可以让他们去现场进行实训,进行实地操作,这样完成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一点,所以啊,还要联系大公司,去进行实地培训。” “可以啊,老师的问题解决了,那这些学生要是不上进呢?”郭老师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清退。”周越只是淡淡的开口。 “凡是达不到要求的,可以考虑给一些机会,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选择清退了。” “他们能够报考到这里,肯定是对于建筑学还是有一些期望的,还是有一些期待的,或者说对我有一些期待,我已经满足了他们的期望,接下来就要看他们自己能否把握住相应的机会。” “如果把握不住的话,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郭老师也是点了点头。 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班主任。 这一个班级看起来不腾飞都难啊。 而且,人才如果输送到建筑学的各个领域,可能也会迅速的成长起来,然后形成新的学阀。 毕竟现在这是人情社会,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靠关系,如果有同班同学是这个领域之内的大佬,那么这个链条就会彻底的形成,无论是否要钻空子,搞其他的一些漏洞之类。 都是要有足够的人脉。 只要有足够的人脉,就可以做到太多的事情了,未来是这群人的。 当然。 可以说目前为止。 他们所做出来的成就还都是不错的。 “那行,我们这边只看结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