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及科研圈的内部,各大博主也是第一时间关注,并且发布。 邓远航也是目光有些瞪大,“卧槽,周老师这么猛?今年该不会要评个什么亚洲前三十的青年人物了吧?” “周老师这种把学术做到顶尖的,倒是拿到多少荣誉都不过分啊!” 邓远航也只能是感叹了。 周老师简直就是bug一样的存在好不好? 直接一个人压倒整个建筑学界? 他也发了一个喜报。 毕竟这对于整个国家层面来讲,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荣誉,毕竟能够获得这种殊荣的人真的不多,即便是真的获得了,也未必就能够真的有机会回国。 人家可能就直接在国外定居了,根本没有什么回国的必要啊,他们这种人名声已经赚够了,学术也已经做到顶尖了,无论是在哪里可能都会过得不错。 但是周老师不一样啊,周老师只会在这几个大学继续的教书,甚至说现在教的建筑学还自己带学生。 自己带学生也就罢了,每天要忙的东西还一大堆,这样的劳模级别的学者可能真的不多见了,尤其是把学问做到这种地步,然后还能够这么勤恳的学者。 不能说是不多吧,至少在国内还是少见的。 一些大牛,他们每天要忙的东西也就是课题和一些组会,然后到处喝酒,至于说其他的人,可能就没有那么热衷了,至于说去现场自己教课,那样的大佬是真的不多见。 周老师这样还能够站在讲台上,甚至几乎每天都站在讲台上,给这些学生去进行教书。 看起来周老师是真的热爱建筑学,并且想要把整个建筑学建设的更好。 从学术角度出发,周老师对于学术,似乎是有着很深的热忱。 “卧槽,真的假的?” 刚发出去就有人发出了惊叹。 “帝国科学院的院士,那岂不是相当于学术顶尖了?在金字塔的最顶点了?” “我在国外的导师是帝国科学院的院士,一封介绍信,几乎是让国内全开绿灯并且成功入职平州大学,这种级别的影响力简直是不可想象。” “是啊,周老师能够被特别邀请,实在是强的有些过分了。” “事实上帝国科学院能够破格邀请,还是因为周老师把两个期刊带到了不属于它的地位上,上次我看到两大期刊成功晋升超一流之后,就这么想的,但想不到他们还真的能够邀请周老师,周老师这边居然还答应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