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海兰泡见闻(求收藏,求推荐)-《重生之造富年代》


    第(2/3)页

    苏俄虽然现在属于特殊时期,但是他们的物价很高,几乎等同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然也没有资格两霸争雄。

    只是轻工业极差,到了后期就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供给不了。

    贝克斯还是带着李卫东去了海兰泡的几个工厂旁边看了看,海兰泡的主要产业就是运输设备和木材加工,自然建设有船舶制造业配套的各种行业和设备。

    李卫东正路过就是一个工厂,工厂看着不大,就几个车间,根本看不到工人,只有两三个看门的保安躲在传达室内烤火。

    暖气早已经停了,这工厂都没有人了,自然不用供暖了,零下几十度的天气,李卫东出门都裹着的严实,何况是缺衣少穿的门卫大爷。

    连续走了几个工厂都是如此,只有极个别的还在工作,也许是因为天冷,也许是不景气。

    看到的场景让李卫东唏嘘不已,这就是曾经的老大哥,如今完全一副经济萧条的样子。

    走到一个只有两个车间的小工厂前面,李卫东突然提出能不能进去看看的要求,让贝克斯很无语,不过看在杰斐逊的面子上,他还是同意了。

    现在卢布贬值的厉害,现在大家宁愿用人民币甚至是以货易货都可以,而易货是一个比较好的交易方法。

    五美金就让门卫大爷很高兴的就把人放了进去,而他自己还充当着导游介绍了一番。

    这是一个机加工车间,里面的车床七八台,车铣刨都有,甚至还有一台精度挺高的铣床,但是行程都不大,一看就知道是加工小型设备或非标件的。

    李卫东曾经也有这样的小车间,自然对这样的环境充满亲切,隔着手套摸了摸落满灰尘的卧车。

    这样的设备,他创业的时候,老丈人借了八万,父母给了两万,光是买了三台二手的小型机床就了七八万,其中一台和这卧车很像,成色还没有这个好呢。

    “贝克斯,你帮我问问,这些机床卖不卖?”

    贝克斯尽管很纳闷,但还是同意问一问,老爷子倒是想直接做主给偷偷地卖了,但是李卫东坚持不同意,只好打电话问了问领导。

    领导一听就乐了,现在海兰泡到处都是做生意的中国人,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事,但是人家一看就不愿意了。

    这么笨重的家伙且不说怎么弄回国内,就是到了国内谁要这玩意,给个废铁的价格,给个一两百美金,人家领导不乐意,给贵了他们不乐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