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给国府上上眼药-《暗影明谍》


    第(2/3)页

    正如李君豪知道的那样,作为美国军人中少有的中国通,史迪威对蒋委员长的认知非常不好、或者说是鄙视,私下里甚至将其称之为“花生米”,表面上的原因是因蒋是个光头,其实是暗指蒋名为民主政府的首脑、实质上是封建的大军阀头子,表里不一。

    另外,史迪威也极为鄙视蒋的军事能力,认为其充其量就是个老式军队的营连长水平,但在战役级规模的大战中却屡屡亲自干涉前线将领的指挥,不知道造成了多少损失;特别是在几次对日作战的大战役中,其表现简直是不堪入目,日本军队如此快速的占领了中国一半国土,和其乱决策、瞎指挥有很大关系。

    前两日的两次惨案,史迪威也是知道的,虽然他也是很气愤,但因为目前美国的对华政策,他并没有准备做什么,这时却收到了新任助理武官潘森的长篇电报,看着上面对事件的分析和建议,他开始认真考虑起来。

    史迪威的人生经历与中国关系颇深,其在1911年11月、中尉军衔时就第一次来华,游历了沪海、厦门、广州、梧州、香港等地;1920年8月第二次来华,正式就任驻华语言军官,在北平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继续学习汉语。

    1921年至1922年,史迪威被国际赈灾委员会借用,先后担任修筑山西汾阳至军渡、陕西潼关至西安公路的总工程师,接触了各种社会情况,结交了各界人物,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1922年至1923年6月,史迪威作为美国驻华武官处工作人员,视察和游历了中国东北、外蒙古、浙江、江西、湖南和西伯利亚、朝鲜、日本。

    1926年9月,史迪威第三次来华,出任美军驻天津步兵第15团营长。

    1927年5月受美国驻华公使馆派遣,到徐州、南京、沪海等地考察军情,尔后所写的报告受到嘉奖。1928年1月代理步兵第15团参谋长;5月晋升中校。

    1935年7月,史迪威第四次来华,在北平任美国驻华武官,此时他已是上校。1936年先后考察广州、桂林、梧州、南宁、汉口、徐州、开封、洛阳等地。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组织了一个情报组,及时向美国报告战争进展情况;年底迁至汉口,翌年曾在兰州、台儿庄、长沙、重庆等地考察战况,后随大使馆迁到重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