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炼丹-《一枪刺回大唐》
第(2/3)页
内堂,是官员们商议机密事物的场所,再穿过去就是崔希逸家眷居住的内宅了。
见崔希逸对待初次见面的宋通如此偏爱,孙诲只有更加嫉恨。但节度使话已出口,他自然不敢公开违拗,只得再次转身,去安排送来饭食。
孙诲离去,崔希逸带着宋通,从大堂的后门走出。后面的院子里,在沿着院墙搭建的回廊廊柱上,已经挂了十几盏灯笼,以作照明。
宋通走在回廊内,借着灯光巡看着这座小院。
这所院落,装修布置的氛围,不像大堂那样威严。院子中,或者这边种着两三株松树,或者角落里现出一丛翠竹。
一座小池塘里,倒映着一株枫树的影子。
“好美。”宋通由衷地称赞着。
崔希逸开心地说道:“是某亲自粗简地装点一番,其实也很随意。”
宋通拱手说道:“大使文雅风流,随意就是天然意境。”
虽然知道宋通的话里带着恭维,崔希逸还是很心悦。
进到内堂的桌案旁坐下,崔希逸再笑着对宋通问道:“以你来看,我们以什么样的超强武械,可令吐蕃人不再凶暴?”
“大使应该知道道士炼丹吧?”宋通侧身问道。
崔希逸似乎感觉出了什么,但还是带着疑惑的神情,看着他。
到了唐代,道家的炼丹术已经发展得很精细——特制的丹炉、丹鼎、烟囱、蒸馏器物,用以反复炼制丹砂。对此,崔希逸当然是了解一些的。
后来,有道士在添加各种矿物质的时候,发现了硝石、硫磺,加上燃烧过的植物炭屑,可以冒出火化、烟雾,甚至发生丹炉爆炸的事情。
但由于当时的人们对于火药所需原料的配比,掌握得还不很清晰。所以,火药并未引起更多重视。
来自新时代的宋通,头脑中储存了海量信息,对此只当是轻松的事了。
唐代后期,已经开始将火药用于军事。那时的火药原料配比,多为1:1:1。这个比例,因为没有达到最佳,而使用起来的威力并不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