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章-《谍战:飞蛾》


    第(2/3)页

    而青檀树纤维细密均匀、造纸成浆率高,正是宣纸制造的主要材料。

    不仅如此,拥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泾县,还有一小部分的河谷平原,冲击平原带来了厚度在100-150米的原料土壤。

    在原料土壤之上生长着不易腐烂的沙田稻草,则是宣纸制造中难以缺少的优质材料。

    而泾县及周边地区产出的纹理直,易于剖成竹篾的苦竹,用此竹做成捞纸所用的纸帘,不易腐烂、不吃水且价格低廉,则是决定了宣纸质量的好坏。

    唐天宝年间,在全国各地运到京城长安的进贡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纸、笔”等贡品,这说明当时宣城郡已生产纸、笔。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

    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土肥原贤二研读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而爱上了水墨画,只要一有时间,便画上几笔。

    就在他正要挥毫泼墨,一展身手的时候,净室的门,被敲响了。

    狼毫已经浸满了墨汁,土肥原贤二手一抖,几滴墨水,就撒在了上等青皮纸的上面。

    “将军,牡丹的电文,来了!”

    土肥原贤二看着眼前的墨珠,心里哀叹了一声,没有管外面等待的山本晴明,而是用这几滴墨珠,画出了几朵梅花。

    这寥寥几笔,梅花就栩栩如生的出现了。

    还别说,土肥原贤二是真有二把刷子,的确有艺术天赋,就算不当大间谍头子,去当一个画家,也能成功。

    “进来!”

    土肥原贤二放下手上的狼毫,欣赏了一番,就让门外等候的山本晴明进来。

    山本晴明推开门,半躬着身子,走进了净室内,小声的禀报道:“将军,牡丹来信了!”说完,就把电报,放到了桌子上面。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常态。

    谁也保证不了,自己手底下的人清一色。

    瑞金、南京往东北、东京掺沙子,派人手,那东京、东北怎么能坐璧上观,一样会选择得力人手,进行渗透。

    牡丹亦是如此,飞蛾也是如此。

    土肥原贤二却没有高兴,因为这不是情报回传的规定时间。

    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儿,要不然不会突然回传。

    想到这里,他打开文件夹中的电报,认真地看了起来。

    有奸细!

    满洲国内有奸细,而且就在哈尔滨。

    哈尔滨是土肥原贤二的私有领地,从市长官到东省特别区公署的重要首脑,都是他一手举荐的。

    政军的一把手,也是他安插的关联亲信。

    势力范围,是不能在台面上聊得秘密,尤其是现代政党政治面前。

    但关东军默许了这样的事情发生,默许土肥原贤二,将这块富得流油的土地,纳入自己的怀中。

    但权利,就代表责任。

    你土肥原贤二可以成为哈尔滨的土皇帝,但哈尔滨出现任何问题,你也是要负责的。

    你要是没有能力,可以让出来。

    土肥原贤二看完电报,就摘下眼睛,揉了揉发酸的眼眶,脑海中思考着,这件事儿如何处理。

    能知道苏联代表团存在的满洲国官员,并不在少数。

    东省特别区公署身为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做过相应的预算,从头到尾,都知道和谈的发生过程。

    各地接待人员,满洲国外交部,财政部等等部门,也有不少相关人员,是知晓此事儿的。

    这些人,都是满洲国的骨干人士,这样一股脑抓起来,会引起巨大的舆论麻烦。

    得赶紧筛选出,真正有嫌疑的人,不能熊瞎子掰苞米,得一棒,丢一棒。

    “将军,河本先生已经到了司令部,正等待着您的召见。”

    山本晴明偷偷看了一眼,皱眉不展的土肥原贤二,小声的提醒道。

    “让他进来!”

    土肥原贤二重新戴上眼镜,脸上又恢复如常,平静地说道。

    山本晴明答了一声“嗨!”,就退了出去。

    河本大作很快就出现在净室之中,见到自己的老学长,正在挥毫泼墨,就轻笑了一声:“学长,您还是这般儒雅。”

    “让我很是羡慕啊!”。

    土肥原贤二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绘画,现在正是画梅花的好时节,不能耽误。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