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天津-《大明之最浪太子系统》


    第(3/3)页

    明天一早唐伯虎就要出发去天津。

    “朱老弟,为兄不明白,为什么要去天津办报纸,天津不过是一个凭着漕运才发展起来的新城而已,文教并不发达,报纸的销量堪忧啊。”

    唐伯虎现在已经能十分坦然的叫朱厚照朱老弟了,反正叫朱厚照太子殿下他还不乐意。

    天津建城颇晚,朱棣起兵靖难时,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

    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

    卫是军事建制,而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在天津设立三个卫,目的在于保卫北京的安全,以及保证漕粮储存、运输的正常进行。

    所以,唐伯虎说在天津开报馆发行堪忧并不是危言耸听。

    朱厚照心说我要是能在天津建直辖市,啥事儿都归我一个人管,我还在那开什么报馆啊。

    奈何自己手里能动用的权利就只有这么一丁点,先把报馆开过去打个前站,以后再说以后的事儿。

    现在天津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漕运的中转站和首都的粮食储备基地,兼有防御作用。

    由于明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天津作为区域性商业中心的作用还没开发出来。

    而且天津是靠海的港口城市。

    穿越到明朝你不开海禁,你好意思说你穿越到明朝了?

    天津离北京距离也近,自己哪天高兴还可以亲自去看看。

    朱厚照也没瞒着唐伯虎,当然也不能把自己开海禁这些设想都说出来。

    只跟唐伯虎说出了自己在天津开报馆,是出于对商业方面的考量。

    告诉唐伯虎在天津开报馆可以不用按照北京那样发行。

    可以因地制宜,多刊登一些关于商业的信息,或者多刊载一些松竹斋的小说,把松竹斋的小说顺着运河发往南方。

    总之就是给唐伯虎安心,报纸的发行量不用太过在意。

    等报馆正常运行起来,唐伯虎就可以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100章留念,求好评,求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