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戬闻言,眼帘轻阖,悟空的话语却是不断在其脑中回荡。 感知不到周围的一切,眼前,似乎就只有那杯子存在。 少顷,杨戬静下心来,不再去想悟空的手段如何,只是感受这一片虚无。 渐渐的,他有些明白孙悟空的想法了。 人为心所执。 知物而用物,为一心。 不说仙神,就是普通人,一样如此,感大地之实,故行走于道路。 感水之浮力,故游或潜。 …… 有所感,才有所用。 用走路的经验去水中行走,自然是徒劳。 有前人的经验,他们由此而方便,却也因此而失去了自身探索出另一可能性。 得失,祸福,皆由此定。 前人能走的,他们未必能走。 “为仙为神,寿命悠久,只要勤于探索,收获便不会少了,若因仙神之名而懈怠,那这便是困住你们的牢笼。” 悟空平静说道,若成仙成神,只是为了脱离困,得自在,不去明道,那么有一日,终会归于虚无。 成仙有劫,可成仙之后,才是大劫。 若觉成神成仙便无忧无虑,抛却烦恼,放弃之前一切念想,以为这便是逍遥自在。 那便是将自己永远禁锢在仙神的牢笼中,与那笼中鸟,缸里鱼,无异。 套上这层枷锁的,恰恰是他们自己。 “山间陡崖,虽有小道,有人健步如飞,有人见之腿颤,不敢动一步,这便是心与念不同。 那恐高之人就无法走过此间吗,也不是,去寻找一个你能接受的方式,远比克服恐惧来的轻松!” 悟空见杨戬心有所感,便再次开口说道。 有些方法,适合一部分人,却难适用于全部人。 故术法可传,道亦可授,却须悟。 悟道,悟的不是他人道,而是自己道,纵是一样的道,一人传授,自是道道不相同。 术,或法,皆是一样的道理。 世间有相近,相似,却无相同。 又或者,一切相同。 杨戬眼眸轻抬,孙悟空的话如一颗石子落入他心湖间,荡起一缕涟漪,让他有所明悟。 万千法术神通,一切规则,皆是前人心之所感,心之所悟,不同层次,不同境况下的理解与使用。 当孙悟空剥离这一切后,他之前的一切依仗,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如梦幻泡影,尽皆虚幻。 他不需要去找回之前那种熟悉的感觉,因为本就存在,只需要感知当下的一切,就足够了。 探索,知见,理解,明心。 为他所用。 杨戬双目烁烁,天眼亦开,明耀十方,心念如江海,翻起浪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