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朝堂上的争论-《大宋之荣耀》


    第(2/3)页

    签书枢密院事是枢密院的副使,是知枢密院事的副手,位列宰执位。在与宗泽说这今日番话之前,王晨肯定会极力推拒,不愿意来担任此职。他知道以自己的资历与年岁去担任这个职务肯定要被许多人诟病。但有了这般雄心后,他知道当然要获得更高职位才能更好地做事。因此在赵谌表示了此意时候,他并没有强烈的推拒,只是在假意客套了几句后就接受。不过赵谌随后的话却让他很郁闷,赵谌说这只是他的意思,并没有与李纲、宗泽及其他那些宰执商量。听了赵谌这话,王晨知道这只是小皇帝的意气用事,但已经接受了,也不能再说什么。只希望赵谌的任命能被大臣们接受。

    王晨知道要是自己任这个签书枢密院事会给自己要做的事带来什么样的方便。

    他现在位居殿前司都指挥使,是武将中的最高职位,宋朝时候武将很少有机会当上宰执的,除非是特殊的时候。军、政都抓、都管。那权力就是非常大了,就如现在的李纲一样,平章军国事,军、政第一人。朝中的事基本是他说了算。要是他这个殿前司主官再任签书枢密院事,那要改变一些政策、制度就容易做到多了,打仗时候指挥战事。可以更加不用理会朝中意见。

    在许多事上,甚至可以不照会李纲而去做。

    但好事注定是多靡的,王晨的希望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就在他与赵谌说这件事的当日,尚书左丞冯懈上了一份奏折,这是近乎弹劾王晨的折子。

    冯懈在奏折中说:大宋百年以来,武臣最尊贵的莫过于三衙,而三衙的武臣见到其他大臣时候,必须执楇趋庭,肃楫而退。但如今武将在朝中势力却日盛,一些武将连当朝宰执也不放在眼里。另外,一直以来,朝廷要出师遣将之时,皇帝要召集宰执官员共同商议,但现在,商议这些国之大事时候,武将总是在场。武将本应听命于朝廷,为朝廷所驱使。如果凡事在谋划时候就让他们参与其中,他们一定会有更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臣愚以为,自此开始,必须要用祖宗礼法对诸将严加约束,他们每有陈奏,必须严格依据礼制,皇帝不能随意接见他们,诸将到政事堂,也要遵守一直以来的惯例,并且不能让他们参与讨论国家大事,这样名份才不至于混淆。

    赵谌虽然年幼,但在看了这份奏折后马上明白冯懈奏折中矛头对准的是什么人。冯懈在奏折中除了没点名之外,所有事件都是在说王晨。这让赵谌大怒,在看到奏折时候,一下子就把奏折扔的老远,怒气冲冲地吼道:“朕是皇帝,朕的命是王晨救的,王晨所建议的,朕都觉得非常有理,朕不许任何人弹劾王晨。朕马上就批复冯懈,不应他的奏请!”

    在知道冯懈所上的奏折后,王晨也是勃然大怒,他想不到朝中大臣竟然不能容忍他这个为国立下大功的武将到这种地步。在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后,王晨对着与他一道商量事情的虞允文大叫道:“他们这些文臣躲在开封无所事事,我这个指挥军队作战的殿前司主官在前方指挥将士浴血拼杀,打了大胜仗,将金人赶跑了,末了却被人这样指责,真的气死人!”王晨是真的怒了,他实在想不到,朝中的文臣对武将竟然轻视到这种程度,不能容忍到这种程度。

    虞允文听了后,也只有苦笑的份。他建议王晨,争取以各种办法拉拢思想比较激进的那些文臣,想办法压住这些将祖宗之法当作万年不变的圣旨一样崇拜的人,让朝堂上的大势改变。

    “晓初兄,你应该荐举更多能力不错,有见地,也比较年轻的文臣入朝任要职,让这些人成为你的左膀右臂!”虞允文说着,又开了句玩笑,“晓初,待这次仗打完了,我也去准备科举,要是得幸中了,那就可以得朝廷授官,以后说不定有机会在朝堂上帮助你,哈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