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四章 谁赚了?(80票加更)-《南宋不咳嗽》


    第(2/3)页

    这玩意意味着什么?可能文浩和大宋朝廷还意识不到它的严重性。

    表面上看来,这只是少部分海商的一个小团体,和别人没关系。但有句话说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海商参政会起到了功效,让海商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那其它群体也会有样学样的。

    谁也不是傻子,凭啥你们可以保护自己,我们就不成?既然朝廷答应了你们海商成立参政会,那我们也弄个参政会呗,都是大宋子民,理应一视同仁。宋代朝廷本来就对民间的控制比较宽松,对于这样的要求,只要开过一个口子、有过一次先例,后来者就很难拒绝了。

    一旦参政会的概念深入了人心,也确实有效。海商们的近亲、整个贸易活动产业链的上下两端、那些陆地上的普通商人也得跟着一起折腾。这个群体更庞大,虽然他们不像海商们一样可以驾着船、拖家带口的避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斗争方式才会更激烈、更残酷,对大宋朝庭的伤害和影响也会更大。毕竟很多大宋官员家里就是商人,这等于是在挖他们的根基。

    如果海商和陆地上的商人都能保护自己利益了,那些手工业者、工匠们咋办?他们会不会也想要保护自己?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就连最老实的农民也会有这个诉求,而且越往后朝廷越难以压制这种呼声。因为海商参政会、陆商参政会、手工业者参政会都会联合起来一起帮助和他们有一样诉求的人,这不是在帮别人,而是在帮他们自己。

    光一个参政会就够了吗?就能满足商人阶级日益膨胀的胃口了吗?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商人这个群体比任何阶级胃口都大,他们几乎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就连洪涛都不敢说可以完全控制住他们。除非一点希望也不给他们,否则你只要让他们吃到一次甜头,他们就会终生终世想着这个滋味,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得再去尝一尝,顺便看看能不能多吃一口。

    如果没有这个理解、没有这种意识,贸然给商人阶级松绑,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呢。除非和商人阶级妥协,否则这个坑就永远填不上了。

    这也是商人群体的特性,他们比其他群体更懂得讨价还价、更知道见好就收、更明白细水长流、更善于琢磨人心。和他们斗,除非你使用绝对武力强行压服,否则谁也讨不到好,更被说占便宜了。

    但是大宋朝廷使用不了绝对武力,因为边上还有一个金河帝国呢。如果大宋想用武力解决这种问题,金河国就会露出本来面目。它会配合商人们从外部对大宋施加压力,一边分散大宋朝廷的精力,一边试图让商人和朝廷之间的实力差距拉近。必要的时候还会对商人群体提供武器援助,让朝廷看不到轻易获胜的希望,只能在谈判桌上一点点的对更多觉醒的群体让利。等它想要奋起一搏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已经被慢慢蚕食的浑身都是窟窿,没有一搏的能力了。

    这就是洪涛的全套打算,使用这种方式能把战争的危险降到最低,相对而言可控。

    当然了,洪涛也不是真的先知,这玩意别的国家玩过,但难度没这么大,他现在玩的是max级别,能不能像他设想的一样顺利,只有老天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