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反观自己等人,当初的镇守一地的那种沾沾自喜,多少就有些小家子气。 “待安北郡诸事安定,我将上书殿下,把安北郡交托于你,请求率军出击……” 李信鬓发的银丝,在阳光下,越发有些刺眼。 “李信虽老,尚堪一战!” 有一句话,在心中激荡翻涌,项羽能做的,我李信也能! 这些时日,他坐镇安北,时不时就能听到项羽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消息,那种酣畅淋漓的战法,让他都不由心驰神往。 当年,他也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天下诸军,闻李信而色变! 蒙策:…… 将军,你能不能把话先收回去,让我来说! …… 事实上,正如曹参所预料的那样,正在对东胡发动攻击的冒顿,不得不暂时放缓了对东胡的攻击,把目光投向自己的背后。 后院起火。 他都搞不明白,这支在自己背后捅刀子的屠余残部,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会这么凶猛,短短月余,竟然就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他想回头先扑灭那支胆大包天的屠余残部,但问题是,东胡王也不是傻子啊。 虽然不知道,这个胆敢冒犯自己的狗东西为什么突然放缓了攻势,但他却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是敌人想要的,不让他如愿那就对了! 故而,见这货要走,东胡王不仅没有放松,反而动员手下,加急了对冒顿大军的攻势。 冒顿:…… 这就很难受了。 但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一方面勒令后方诸部,合力围剿兴风作浪的屠余部落,一面把精力重新投放到东胡这边。 毕竟,屠余残部只是疮疥之疾,而东胡这边才是心腹大患。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击溃东胡,一统草原,然后再调转马头,把那只敢在自己后面蹦跶的小虫子摁死。 匈奴和东胡的战局瞬间陷入胶着。 如同一台可怕的绞肉机,每日都有无数的人因之丧命,东胡和匈奴交界的地方,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重的血腥之气。 渔阳郡。 韩信坐在大营之中,正听着手下伺候的汇报。 “……今日辰时,匈奴和东胡再次爆发激战,双方先后投入兵力,七万余人,匈奴小胜,但东胡先锋部队,后退二十里,与主力汇合……” 韩信微微点头。 “将军,时机将至,不世之功,就在眼前。此时出兵,东胡必然后方大乱,我们可一举攻占东胡大部,与匈奴前后夹击,彻底扫平东胡之患……” 蒯通忍不住心神振奋。 “到时候,将军必有封侯之赏!” 韩信默然良久,微微摇头。 “不可——” 蒯通眉头紧蹙。 “将军,天赐不取,必遭其咎……” 韩信抬头,目光锐利地看向蒯通。 “东胡乃草原游牧之民,即使东胡被灭,其手下部众也不可能为我所有,而会就势投入匈奴麾下,此举等同于质敌以粮,以先生之智,必不会看不出此举的隐患,为何反而要在此鼓动于我……” 蒯通闻言,哂然一笑,捋着胡须,看着韩信,冷笑道。 “将军,飞鸟尽,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东胡不灭,将军何以封侯,匈奴若不壮大,将军将何以自处?” 说到这里,蒯通语气幽幽地道。 “皇长孙谋略过人,其志不在小,如今,安北郡如同利刃,已经插入匈奴腹心,若是冒顿与东胡一战,不能定胜局,则必遭灭顶之灾——若匈奴与东胡具灭,将军将要去哪里获取功劳?唯有匈奴战而胜之,实力大增,对将军而言,才是上上之策。愿将军深思之……” 蒯通的意思,很简单。 东胡一定要灭,不然没有封侯的功劳,匈奴必须留下,最好还得强壮一点,你韩信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功劳。 说白了,也就是养匪以自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