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一路平安到国界-《万族乐园》
第(2/3)页
“皇弟多送些宝物也就罢了,你给我们带两千御林军干嘛?
这一路上人吃马嚼,一路都是友邦,‘三藏王’又是和尚,我们也不好烧杀劫掠不是。这十年八年下来,又得白白浪费百姓多少税赋?
万一有个水土不服亦或失足没有顾及的,回来后又让我怎生与他家人交代?
且浩浩荡荡一大堆,难道是让我们去重打辟丝绸之路不成?信不信我一旦走偏,真就持唐刀把欧洲给打下来?
整这么多部队,沿途国家也不傻,他们还能让我入境?
你这不是在瞎捣乱嘛!
皇兄我的本事,别人不清楚,你还不明白?整的好像阎王敢把我咋地似得。
好啦,好啦!你一个大唐天子可就别再演什么儿女之态了。
看着好假!
此行我不是和尚,自懒得化缘。
我那紫金钵盂就留在屋内不带,你命人按时为我准备好大鱼大肉一日三餐,到了饭点我可还要回来吃饭呢。
后面有闲亦或思念,你便按时在餐桌那边候我,咱俩兄弟吃饭畅聊便是。”
听闻此言,唐皇大喜,连连击掌称善,一脸笑意喜上眉梢,竟无论如何也压制不住。
反观玄奘,心中只剩:???
其后糊里糊涂谢了恩,领了物事,便再无留滞道理。
于是唐王排驾,与众官一路同送至城外,只见那寺僧与诸徒已经将玄奘的冬夏衣服送在关外相等。
当众人知道朱小杰这家伙每天还要回来吃饭三次,场中便再没人去理会他,后面成单送玄奘一人。
唐王先教寺僧仆从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
太宗举爵问曰:“御弟雅号甚称?”
玄奘道:“贫僧乃出家之人,未敢称号。”
太宗道:“记得当时菩萨曾说,西天那边有经三藏。先前封王便依此典。
此后御弟指经取号,作‘三藏’何如?”
玄奘瞅了眼没事人一样的朱小杰,抽了抽嘴角:
凭啥你就是“圣王”,我才是个“三藏王”?
合着,我的价值就只剩取那三藏经书了呗?
可拳头才是硬道理,唐三藏唯有谢恩接了御酒,其后他还想反抗一下,苦笑道:
“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幼为人,便不曾饮酒,也不会饮酒,你看……”
太宗笑道:“御弟不知,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
你‘佛家’去他‘佛教’走访,自当有些差异。
身为兄长,朕也该薄酒送行。
且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奉饯之意。”
三藏推辞不过,想着既然“佛法”可以入乡随俗,自己便也不该过于执着外物表象,失了本意真髓。
于是施礼,方待要饮。
却见太宗忽然低头蹲身,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撒入酒中。
三藏见状一股无名之火蹭的下便窜了起来,心中怒吼:
你他妈是故意的吧!让我一个和尚喝酒我就忍了,你他娘还当面给酒里面洒土掺沙子!
来,来,来,把你酒杯拿过来,容贫僧吐口痰!
太宗看玄奘面目狰狞,神色不善,赶忙呵呵笑道:
“莫要误会,莫要误会!
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
三藏强忍怒气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
太宗微微点头:“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
须知西方再好也是别国,大唐再远终归本源。
御弟啊,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此刻,三藏方悟唐皇捻土之意。
复谢恩后,便仰头将之一饮而尽,而后辞谢出关,与朱小杰扬长而去。
诗曰:
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
坚心磨琢寻如来,着意修持上灵峰。
边界远游多少国,云山前度万千重。
自今别驾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