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七十一章 总指挥使-《回到南宋末年》
第(2/3)页
谢太后听不下去了,只好顺了李全诚的小小要求,许文华羞得满脸通红,哪里还顾得了再发表异议讨好太后,灰溜溜躲到了左边的,让他没想到的是,左边的言降派也嫌弃他,羞与他为伍,他一站过去,周围的人立刻又走开,原本稀稀落落的队伍倒是紧凑了不少。
谢太后看得又好气又好笑,当然也觉得有些悲哀,从朝堂来看,言降派是不占理也不占情的,而许文华那种两面三刀的墙头草更是受人唾弃,谢太后不由想到了自己,要是自己同意投降,不说自己下场如何,后人又会怎么看自己?
一时间,谢太后陷入了沉思之中,全太后见谢太后不说话了,也不好说话,便任由那朝堂之上吵闹了起来,当然,在杨月儿心中,言降派之中的窝里反却也是乐于所见,更是不会阻止,小皇帝是个爱热闹的主,看到许文华和言降派的一群人争的面红耳赤,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于是乎,满朝文武全部听着许文华将言降派的丑事一件一件捣了出来,许文华没脸没皮,刚才被李全诚一骂,脸皮上的功夫更加精进,一人之力,舌战群臣,将一干言降派骂的面色涨红,只差没跟贾似道一样吐血了。
贾似道悠悠的转醒,然后听到许文华大声说道:“我许文华是墙头草,但是我也没做什么祸国殃民的事,贾似道一市井之徒,靠促织发家,专权弄权,百姓恨不得唾其面,食其肉,你们这些人,贪生怕死,舔着脸奉他为主,你们又有何面目耻笑于我?”
贾似道一听到这话,顿时怒火攻心,张口就要骂,却是喷出了一口鲜血,只觉得脑袋越来越重,眼前越来越黑,直至彻底晕了过去,却都没有人注意到他,他这边的人都忙着吵架去了,右边的人都忙着看戏去了,李全诚看到了,却没那份善良之心,这货落得这个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报应不爽了。
终于,谢太后醒过神来,又听了一会,越听越觉得羞愧,竟然让这样一些人占据了朝堂各军政要职,大宋不亡才怪!不由一声怒斥,喝道:“够了!”
太后一发威,看戏的也不看了,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进入了老僧入定的状态,吵架的也不吵了,一个个的低着头,像一个犯了错误了的小学生,在等教导主任训话,然后随时准备着点头认错,唯有李全诚一脸的忧色,手持玉笏说道:“太皇太后息怒,莫要为这些扶不上墙的烂泥气坏了圣体,如今圣上年幼,大宋的未来,民族的未来还需要太后的英明决断啊!”
这下连杨亮节都忍不住腹诽了,这货真坑,好人坏人都是他一个,闹到现在竟然又拍起马屁来了,当真厉害,不过能让言降派这么丢脸,将这主战派这些日子的劣势扭转乾坤,也当真是难为了他了,换做朝中任何人,谁敢这么说话,谁又会拒绝封官,谁还敢当着太后要圣旨?
“李全诚此人还当真是看不透啊,只是我那可怜姐姐不知这一次的命运又将如何了・・・”
杨亮节心中暗叹一声,一抬头,却见张世杰正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杨亮节一愣,瞬间反应了过来,持笏出列,道:“李大人所言甚是,李大人一心为国为民,之前他说提的两点微臣深表赞同!”
由于杨淑妃的关系,谢太后、全太后都对杨亮节颇为恩待,他虽然没有恃宠而骄的意思,但是有时候却都是他在牵头,让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与贾似道陈宜中的斗争中不至于落败。
而这一次,陈宜中至始至终都没有出一言,这个人之所以赞成投降,却也是因为“生命诚可贵”的心思,而李全诚提议退守琉球,同样也达到了他的目的,逃哪里都是逃,只要能逃得性命,琉球就琉球,怕他个球,所以他也在观望之中,既能达到自己活命的目的,又能不做小人奸臣,他陈宜中又何乐而不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