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话是如此,不过都知道这是不可能,不过为了让这县内不至于饿殍遍野当然只能用这要求圣人的办法来要求他们了。虽说觉得有点不那么堂堂正正,但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一切不快自然都消散得一干二净,反而感觉自己成了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 不出所料,不到半月便将那些高门大户的人家的腌臜事就被查了个干净。这次当然不会是请喝酒了,而是请起了牢饭。 有了这么一手,平时锦衣玉食的,大部分的人都扛不住。毕竟只是个土财主,官府又无甚根基,不过是花钱买了个面熟而已,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倒霉了自然不会有官员伸手相助,不来了落井下石就要烧高香。故而大半都同意了这‘双赢’计划,不过为了惩罚则将租借改成了按‘市价’购买。 如今一亩良田大概三两银子,石斌为了体现自己“关爱子民”,就用一两五钱银子从每个大户手里买了一百亩良田。 不过仍旧有些要钱不要命和在官府有些根基的人不理会石斌的警告,继续当他的钉子户。当然知道这些贩私盐和通匪的小罪名是拿他们没办法。于是这次石斌便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通元。 其实只要往北贩卖茶叶和生铁就是间接的通元,不过为了坐实罪名就还得有些证据。借助贾似道这老岳丈弄几个往元朝贩卖茶叶和生铁的奸商出来顶缸是很简单的事情,然后再往湘潭这一套,那些钉子户自然就有了罪名,而且还是大罪。 到这一步即使那帮钉子户想主动送出一百亩良田来支持抗元大业却也不必,更就不必弄‘市价’购买,直接来个没收充公就好。到手之后再分出几成给那帮贪得无厌的合作官僚这湘潭县就算是完全在石斌的掌控之中了。 办完这事,石斌倒是也感到了快意,多少算了解到这权势的好处。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当官,也感受到当文官的套路和当武官套路的不同,并暗自决定努力学习做文官,来个文武双全击败元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