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许阳眼瞳一缩,凝注前方。 前方,汹汹暗雾之中,隐见一人身影。 赫是一名僧者,一名白衣僧者。 白色的僧衣,染上了血腥,斑斑点点,触目惊心。 血从何来? 眼孔之中? 口鼻之中? 不,是一洞之中! 僧者面庞,不见眼瞳,不见口鼻。 只有一个大洞,一个血肉坑洞,吞噬了面目五官。 还有一道符箓,一道血红符箓,贴于额前,似镇非镇。 他步踏而来,头颅之中,鲜血溢淌而出,更有骨肉蠕动,隐隐构成一张脸孔。 那脸在血肉坑中扭曲,发出悠悠梵音,好似佛陀禅唱。 神圣? 妖邪? 如此矛盾,又如此契合。 他步步踏来,口中禅唱之声,竟是世人熟悉偈言。 菩提偈! 相传,佛门禅宗,五祖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门下寺僧作偈。 一僧神秀,主张渐悟,作下菩提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一僧慧能,主张顿悟,便于神秀偈上二作一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两人所做,最终认为慧能悟性更高,密将法衣授于他,选为嗣法弟子,即是未来的禅宗六祖。 这便是菩提偈的故事,一个奇才被另一个奇才盖过的故事。 两首菩提揭,谁人见高低? 虽然后来,惠能神秀南北齐名,但五祖衣钵,禅宗法传终究还是授予了慧能,让人赞叹六祖大智大慧之时,又不禁为神秀上座的失色扼腕叹息。 如今这僧人,是神秀还是慧能? 不,他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何为菩提树,何为明镜台?” “慧能,慧能,无耻之尤,无耻之尤!” “盗我之作,夺我之名,媚我之师,窃我之法!” “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啊!” “我恨,我恨……!” “神秀,神秀,伱着相了!” “法无高低之分,渐悟是悟,顿悟亦是悟!” “法无高低,若无高低,为何还分佛魔?” “佛不收我,我便入魔,魔即是佛,佛即是魔。” “阿弥陀佛,般若魔罗,他化自在,世尊波旬!” “他化自在,世尊波旬,他化自在,世尊波旬!” “我魔慈悲,普渡众生,随我念诵,波旬心经!” “他化自在,波旬心经……” “南无南无波旬魔罗,南无南无波旬魔罗……” 梵音阵阵,禅唱声声,犹若魔考入耳,激荡许阳神魂。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