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简陋的战车-《美洲日不落》


    第(2/3)页

    要不是看不到人,董子秦高低得问一句“是不是万物都可以配机枪”。

    当解决完这些奇葩事后,一份文件却是吸引了董子秦所有的目光。

    这是一份代号“雄狮”的战车方案。

    图纸上,一个重十二吨,带着履带的方形战车,就像一个科幻“玩具”,不停的吸引着董子秦的关注。

    这个战车的地盘很像一个东西,那就是龙卷风拖拉机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底盘。

    作为如今汉国最好的拖拉机公司,董子秦是亲自感受过他的灵活的。

    可以说,“灵活”就是董子秦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这个原因,龙卷风拖拉机公司和其他拖拉机公司,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会因为制造的原因,排在后面。

    但有了就不一样,那就是“脱胎换骨”般的改变。

    对于董子秦来说,一台战车什么最重要,防护,速度,火力,这些都不是,而是灵活。

    是在战场中面对敌人,能够迅速做出调整的灵活,这一点,龙卷风拖拉机公司,做的非常好。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龙卷风拖拉机公司和其他求大的公司不一样,他们主要是在敏捷性上做文章,这一点刚刚好符合军方的需求。

    但是一台战车,光有敏捷,还不够,还要有火力,有防护。

    所以一开始董子秦没有看那些只有几吨的设计图,而是直接瞄准了十吨以上。

    毕竟只有这个吨位,才能起到真正的防护作用,至于再高,对不起,“带不动”。

    毕竟目前内燃机的技术,还停留在拖拉机时期,军方使用的技术,实际已经比市场上的大部分技术要来的更加先进了。

    毕竟军用比民用领先十年的定律,可不是说说而已。

    看着手中的战车图纸,以及那门五十五毫米火炮。

    董子秦总感觉有些不对劲,毕竟最初他可是计划使用七十五毫米的速射炮。

    现在看来,很可能是设计,或者技术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想到这里,董子秦对外面的警卫员喊了一句:“备车,去第七号”。

    所谓的地方七号,实际就是目前战车生产的一个代号基地。

    是在西京郊区的一个地方。

    整个第七号,实则就是由雷神集团下属的西京兵工厂负责。

    主要零部件则是全国采购,龙卷风拖拉机公司,就是其中最大的那个底盘供应商。

    ………………………………………

    马车停靠在七号基地外,基地的大门前,立刻来了几名荷枪实弹的守卫,上前查看。

    董子秦甩出一张带有闪电标志是通行证,很快就得到了放行。

    “董将军!!”

    “姜师傅。”

    董子秦和一名姓姜的设计师会面,此人是整个战车计划的总设计师,因为比董子秦大二十多岁,所以被他尊称为老师。

    “姜师傅,战车呢??”

    董子秦结束简短的寒暄,直接就询问战车的消息。

    “这边,跟我来。”

    跟着姜师傅,穿过几个把手严密的实验室,来到一处密封的产房,看到了现在还处于“零”状态的战车。

    (所谓的零,其实就是没有完成设计定型的半成品)

    “目前我们的雄狮战车,以及基本完成了初步的定型,这就是目前的设计大概。”

    “我们采用……”

    听着姜师傅介绍眼前还在安装钢片是半成品,董子秦仔细看了看,随后提出疑问:

    “姜师傅,我想知道,为什么要使用五十五毫米的火炮,这个水平的火炮,无论是射速,还是威力,都不能和我军,最成熟的七十五毫米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是累赘。”

    董子秦的话很不客气,微微让周围那些还在工作的工程师很不高兴。

    毕竟你一个外行都清楚的事情,难道我们这些内行不知道吗??

    姜师傅开口回答:

    “董将军,我们之所以使用五十五,而非七十五,不是不行,而是稳定性。”

    “目前我们的战车,还处于初级阶段,贸然使用大口径的火炮,是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战争,是最不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经过我们设计团队的商量,七十五毫米暂时被剔除在整个战车系统之外,等到成熟以后,再更换炮台。”

    姜师傅的话让董子秦刚刚在办公室的疑问,得到了缓解,但很快他又陷入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炮塔”。

    “我们的炮塔更换简单吗??”

    “是否耐磨损??”

    “零部件是否容易更换??”

    连续三个问题,让姜师傅对这个“外行”稍微放下了心。

    毕竟当初得知负责战车计划都到了是一个刚刚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这样的情况一个“毛头小子”,是很容易翻车的。

    毕竟年轻人越是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往往也是最狂妄的时候。

    这一点,作为过来人的姜师傅十分清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