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个人认为,目前这种对峙的方式是最好的,战争,最好的地点是远东,而不是欧洲,这句话是英国人说的,现在看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海军中将艾祖城站起身对龙海冰的战争想法,做出反驳,甚至直接表示: “在没有得到外援的情况下,进行战争,是一种愚蠢的想法!!” “但如果不做好战争的准备,难道等到英国人主动打过来不成吗??” “我们的海军本来在规模和后续实力上,不如有本土作战的英国人,如果失去先发优势,我们会更加被动,我的提议是,在法国人没有介入之前,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所谓上兵伐谋,偷袭,本身就不算可耻!!” 龙海冰站在台前,“义正言辞”的看着在场的所有大西洋舰队的高层,其中的“偷袭”在现成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先静一静,刚刚来了份电报。” 就在场上争论到底有没有“先发制人”的时候,接过警卫员手中电报的孔祥林,做出了嘘声的手势。 “各位,就在刚刚,西京方面已经和德国达成协议,德国的北海舰队,将和我们组成联合舰队,对英国人进行压制,保证石油运输顺利抵达瑞典。” “哗啦……”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直接炸开了,刚刚还在和龙海冰争执的艾祖城直接站出来追问: “德国人打算和英法开战了吗,还是说,我们将和他们一起对英法宣战??” 感受着周围热切的关注,孔祥林摊开电报: “各位,新鲜出炉的联合舰队,但,战争的选择权,已经不在我们手里了。” 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了孔祥林话里的意思。 既然是联合舰队,决定权,就不可能在军方手中,只能在汉德两国官方手中。 也就是海军口中的“令人恶心的文官”。 “如果我们没有了决定权,那么真到了战时,谁来指挥,总不能各自为战吧,这甚至连援军都不如!!” “孔帅,你是司令,我们都听你的,但让我们听德国人的,不行!!” 龙海冰的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孔祥林低沉了一阵,随后缓缓开口:“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我想,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我们手里。” “因为我们有实战经验!!” ………… 德国汉堡港,北海地区,乃至整个德国,最大的港口,整个汉堡港的年吞吐量,在整个欧洲都只排在伦敦和马赛之后。 而自从德国崛起后,汉堡的港的地位和经济价值,也水涨船高起来。 平时的汉堡港内,堆满了前往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船只,但到了今天,基本只剩下了几艘零星的指引船和来不及撤入内港的渔船。 而当这些都被清空的时候,汉堡港另一侧的军港中,此时已经完全挤压成了“沙丁鱼”罐头。 战舰多到,不得不分流一部分到民用港口内。 这些战舰中,主要的都是战列舰,而是航性,实用性都高的巡洋舰。 之所以会是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海军的战略定位。 而一支海军的战略定位,主要是由其海军所面临的环境决定的。 就比如说汉国海军,因为地处遥远的美洲大陆,东西两大洋,周边的邻居也大多数都被收拾了,且构不成威胁。 再加上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和属国需要维护。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汉国海军采取的是一种以大量巡洋舰,驱逐舰为核心,战列舰作为矛头的进攻型海军。 这样的进攻型海军好处就是在面对全球冲突时反应更加灵敏,可以随时随地部署,这次的“海猫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 但坏处就是主力舰不足,导致的打一场战争,需要集结几乎一半的大汉海军主力,甚至到了如今的北海,实际已经集结了超过六成的海军主力。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因为一旦大西洋舰队沉没,那么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后果。 因为缺少主力舰,汉国将无法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海外殖民地和属国,一旦发生责护的事情,对于汉国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危机爆发后,汉国财政部批准了海军高达两亿五千万华元的造舰计划。 计划利用这笔钱,再造十四艘三万吨左右的战列舰,以及同等数量的巡洋舰,以及一部分用来补充的驱逐舰。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考虑到目前汉国目前还未进入战时状态,三万吨战列舰的完工周期,只是从两年零七个月,缩短到了一年零五个月,截止到目前为止,也只刚刚完成钢板的锻造。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国不得不重启了一批原来被封存的“周级战列舰”,“秦级战列舰”。 而这批战舰,目前已经被编到了本土舰队的行列之中,在经过简单改装之后,顶着不符合他们吨位的巨大炮台,在大西洋乃至太平洋游弋。 而对于德国海军来说,他们和汉国最本质的差别就是“邻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