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命真好-《百工匠心》
第(2/3)页
陆完死后由夫人保管,她也非常珍重宝爱,就把画缝在一个绣花枕头中,坐着还是睡着,都随身带着,寸步不离身,即使是亲生的儿子,也不能看到。
夫人有一个外甥,姓王,善绘画,而且很乖巧,会说话,很是得夫人的欢心。趁夫人高兴的时候,就提出要求借看。
夫人被他伶牙俐齿一说,不好不借,只有加以严格限制,不准携带笔砚,只能坐在小阁中观赏,也不许有其他人在场。
这样王书生往来两三个月,凡十数次观赏,逐渐将构图布局、位置暗暗记在心里,回去以后就把全图复制临仿下来。
当时都御史王忬为迎合严嵩,正在用高价悬赏寻觅此图,王生拿自己的临摹本出售给王忬,获利八百两银子。王忬不知是赝本,就去献给严嵩。
严嵩获此重宝,十分高兴。这时严嵩家里有个装裱匠姓汤,在装裱时发现画是赝品,就跑到王忬那里索贿,说是只要给四十两银子,就把事情隐瞒下来,王忬不予理会。
汤姓裱画师怀恨在心,回去以后便把作旧的颜色冲洗干净,将新画露出,使严嵩大为难堪。认为王忬是有意欺骗戏弄自己,就借着蓟辽事件,把王忬陷害至死。王生也因这事受牵连,饿死在监狱里。
鲁善工查完资料,有种奇妙的既视感,难道姓汤的祖祖辈辈都是玩字画的?
严嵩倒台后,家产被抄入宫中,清明上河图又回到紫禁城中。到明穆宗时,不喜欢书画,就常常将宫中所藏的名家名作高价卖给皇亲国戚。
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向皇上上奏要求把《清明上河图》赐赏给他,正在这笔生意要成交时,清明上河图却不翼而飞。
相传一个小太监将《清明上河图》从内府中偷出来,怀揣着画卷走在紫禁城中,由于做贼心虚,慌忙之中将画卷藏在宫殿阶梯中的一个排水孔里以便日后再取,可是天不遂人愿,在当夜就下起飘泼大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几天后太监再来取画卷,那画卷已是破旧不堪,画面已模糊不清。当然此事无实据可查,但清明上河图失踪案从此不了了之。渐渐地远离人们的视线,销声匿迹,不知所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