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太后的心思-《大宋审死官》


    第(2/3)页

    赵构忙躬身回答:“这是当然,母后的话儿臣谨记在心,这之前也是准备把建安郡王的孙子,那个叫小墩墩的过继过来,只想等他稍大一些。

    可是这次却出事了,只能重新再物色,但是我们这一脉经过靖康之变后人丁凋零,可选的实在不多。”

    在靖康二年,在金国包围东京汴梁破城之后,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所有皇室成员全都押到了金国去了,当然这些皇室基本上都是太宗一脉的,都是赵构的兄弟。

    以至于他这一脉损失了绝大部分,只剩下隔得比较远的,太宗一脉的后裔也比较少,反倒是太祖赵匡胤一脉传承百年,人丁兴旺,可选的比较多。

    韦太后说道:“就算可选的孩子不多,咱们也只能从咱们太宗这一脉来选,不可让江山旁落呀。”

    “母后说的是。”

    韦太后也听出了赵构话语中多少带着一些敷衍,当下说道:“母后也知道你还是不死心,还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来承接大统,这固然是好的。

    可你这十多年也再没有生育过孩子,你不妨先过继一个皇子在膝下养着,今后你如果生了自己的孩子,把过继的封为皇侄也就是了。

    如果没能再诞下龙子,那过继过来的孩子也培养的差不多了,将来也能承接大统,这叫有备无患。”

    赵构点头,犹豫片刻又说道:“但是孟太后临终前有过交代,她希望我能够过继一个太祖皇帝的后裔,把江山还给太祖皇帝。

    她老是说,就是因为当初咱们这一脉夺取江山,名不正言不顺,才招来了靖康之难那样的大祸事,若非太宗当初强行夺取江山,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悲剧呢?

    儿臣这些年也一直在想着孟太后这话。其实儿子从心里也犹豫要不要按照孟太后的叮嘱,过继一个太祖一脉的孩子过来承接。”

    韦为太后眼神变得冰冷,说道:“所以你才把那叫薄聪的带到皇宫来,找借口让他在母后这儿露个脸,并展现他破案的才能,就是想把他过继成皇子吗?”

    赵构微微一愣,随即笑道:“母后想多了,儿臣可从没有想这件事呢,只是母后提到了这件事才这么说而已,与他没有关系。”

    韦太后神色稍稍缓和下来,叹了口气说道:“他是个好孩子,很聪明,又会来事,若他不是太祖皇帝一脉,而是咱们这支的,那把他列入皇嗣子的备选也是可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