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激战-《小阁老》
            
            
            
                
    第(2/3)页
    由于要追赶不肯付过路费的船只,关船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就是偏重于速度。到了战国时期,这种船就被当作军船使用了。在四五十名桨手拼命划桨下,短时间内爆发出的速度,确实不是靠风力驱动的帆船可比。
    是以尽管大明的船队一直顺流满帆,拼命想要保持距离,却依然被倭寇的关船不断迫近!
    况且,大佛郎机也不是真正的连发炮啊。打完了预先装填的子铳后,发射速度一下就慢了下来。
    终究还是没法单凭火力,就把敌人彻底消灭啊……
    ~~
    双方仅距不到30米了,终于进入到倭寇们的攻击范围了。
    那些趴在甲板上的倭寇,早就等着这一刻了。他们马上点着了火绳,击发手中‘铁炮’。
    日本人所谓的‘铁炮’,就是火绳枪。与他们对火炮的排斥相反,他们对火绳枪十分推崇,进行了大量的仿造。
    说起来,还是当年汪直带去的葡萄牙人,把这项技术传给日本人的……
    日本的工匠还是很有精神的,或者说他们比较死板。对铁炮的发火装置和身管制作工艺,都严格按照最初的标准,一丝不苟的打造每一柄火枪,所以他们仿制的铁炮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跟广东造的水平基本持平。
     
    上百支‘铁炮’噼噼啪啪的开了火,石弹、铁弹、铅子纷纷射向乌尾船的甲板上。
    但乌尾船的甲板,比关船的甲板高出整整一丈。在大佛郎机的威胁下,倭寇又无法站起身来射击,以下攻上的劣势就愈加明显。
    大部分弹丸都射在船帮上,根本伤不到坚硬的铁力木分毫。
    小部分射上甲板的弹丸,也被高高垒起的沙袋尽数挡住,几乎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甲板上的陆战队员,也开始抵着掩体射击了。他们都经过严格的海上射击训练,在二三十米内,用工艺精良的隆庆式步枪完全可以弹无虚发。
    他们的任务是寻找大佛郎机打不到的倭寇,坚决予以歼灭!
    尽管倭寇们已经竭尽全力将身形躲藏在各种掩体后。但陆战队员们居高临下,一览无余,用步枪射击,几乎不存在任何死角。
    一阵排枪之后,那些躲藏在船舱里、甲板缝、船头护板后的倭寇,便纷纷惨叫着中弹。
    不过这帮倭寇的战斗意志还是很惊人的,当然也是无奈……他们现在顺流冲锋,逃跑的话就要逆流,那不是送给大明的火炮屠杀吗?
    所以还是得硬着头皮攻,反而活下来的几率会大些。他们坚信只要一接舷,胜负的天平马上就会向他们倾斜了!
    倭寇们嗷嗷叫着继续迫近,铁炮打完一枪,来不及再装填,他们就朝乌尾船射箭、投掷火把。将火把丢上去后,再像丢流星锤一样往船上扔油罐。
    幸好海上保安队的军官……哦不,警官们,都是戚家军的老人,经验十分丰富,提前就做好了防火准备。用湿棉被遮住了容易着火的部位,还在甲板上铺上了防火的沙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