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孔明-《三国大教皇》


    第(2/3)页

    黄承彦见栾奕盯着爱侄反复瞧看,大有一副看到眼里拔不出来的架势,便主动出言道:“齐王殿下,这位乃是老夫世交之子,也是未来老夫的女婿。贤婿,还不起来拜会齐王。”

    黄承彦口中的贤婿随即起身,恭敬作揖,自我介绍道:“小可祖籍琅琊,后随家父南下南阳定居,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

    栾奕为之一振。暗惊:竟然是他。“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将庞统招到麾下之后,栾奕没少派人去打听诸葛亮的下落。可是南阳那么大,搜了一圈也没能找到罗贯中笔下所写的卧龙岗。久寻无果,再加栾奕平日事忙,时间一久便把这件事逐渐给淡忘掉了。千想万想却没能想到诸葛亮找上门来,竟在这里相遇。

    昨日,栾奕还在纳闷,这世上到底是谁竟能惊动黄月英大驾陪他一起参加诗会。今日方知,原来是小月英命中注定的夫君啊!

    “你就是诸葛孔明?”栾奕惊呼,道。

    “在下正是孔明!“话音刚落,诸葛亮方觉不对。他分明记得自报家门时并没有说出表字,怎么眼前这位齐王竟能直接以表字唤他呢?

    诸葛亮万分疑惑,黄承彦亦是疑惑万分,便心直口快的询问栾奕,“家婿虽在南阳略有薄名,但在大汉却是名不见经传。齐王殿下又是从哪里得知他表字的呢?”

    栾奕面貌一囧,扯谎道:“之前听庞士元提到过,荆州有一人名唤诸葛亮,表字孔明。其人堪比管仲乐毅,才学渊博。想来便是你了!”

    诸葛亮遂即释然,“在下与士元兄仅有一面之缘,得兄长如此赞誉,亮汗颜之至。”

    “诶!小友莫要谦虚,适才我听了小友那曲《梁父吟》,借那首歌足可见小友之才并非以讹传讹,乃是真才实学。”将诸葛亮招致麾下的愿望,栾奕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今日诸葛亮就坐在面前,栾奕毫不犹豫抛出橄榄枝,“方今朝廷整治用人之际,不知小友可愿留在济南为朝廷效力?”他本以为,自己在大汉手眼通天,正值蒸蒸日上之际。诸葛亮定然不会拒绝他的邀请。

    然而,现实却与他的想象截然不同。诸葛亮拒绝了,而且眼神举止透着鲜明的斩钉截铁意味。

    栾奕竟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自来到东汉之后,栾奕见过的所谓历史名人数都数不过来。已经不再是二十多年前那个第一次见到幼年郭嘉时激动地浑身发抖的历史屌丝,成为全身心的融入在东汉社会中的一员。或者更为精确的说,他本人已经变成东汉这个大时代中最大的名人。

    别看诸葛亮在后世历史上是被世人评价“智几近妖”的大人物。但是放到当下,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子。与之相对的,栾奕二十年前便以幼年之龄成名,青年时连创《聊斋志异》《原富》大作,名扬海内。十六岁之龄领兵东征西讨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现如今更是大汉八州的实际掌控者。万人之上,连大汉天子都要听命于他的大汉齐王。

    位高权重的栾奕向诸葛亮发出邀请是给他面子。现在被诸葛亮断然拒绝顿感颜面大失。他毫不迟疑认为诸葛亮这是在沽名钓誉,想将用在刘备身上的“三顾茅庐”之法原封不动搬到他身上。让他屈尊三番四次前来拜会力邀,诸葛亮从而最终实现直接攀登高位的愿望。

    栾奕心中冷笑。孔明啊,孔明。那你可算打错了算盘,历史上刘备是因为身边无人可用,无奈之下才会低三下四求你出山。

    想我栾奕,且不提帐内名动天下的谋士就有数百人,可堪大用的上将过千。此外教会各所高等院校还在源源不断向教会、朝廷基层衙门、教堂供应有学识的士子。人用不过来,何缺你一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