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遗憾-《从资本到文娱》


    第(2/3)页

    顾执则一直在家中努力回忆着阿里的发展历程,将它从弱小到壮大的一步步过程全部详细的誊写到了备忘录上面。

    这张备忘录顾执肯定不会直接交给马伝,要不然让马伝掌握了阿里发展的一切,他对于马伝来说就是个没有意义的人物了。

    写出这样的备忘录,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进一步了解阿里,保证自己和马伝见面的时候,心中有底兜着,嘴上有料可说。

    顾执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够说服马伝,让他同意自己投资阿里。

    前世,很多华国人对于华国能够诞生阿里和企鹅这样的本土互联网巨头,都感到十分骄傲和高兴。

    这可是我们华国人自己创办的顶级集团!

    即使到了海外,和外国人说起这两家巨头,心里也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可是,于此同时,一些稍微了解这两家巨头成长历史的华国人,心里头都有着不小的遗憾。

    其中之一便是阿里,它最大的股东不属于华国,却是来自岛国的顶级大财团——软银。

    软银占有阿里34.4%的股份,是阿里最大的股东。由于成功投资阿里,2014年软银获得了2900多倍的收益,创始人荪正义也在一夕之间成为了当时的岛国首富。

    这是很多华国投资者心中永久的遗憾,亦是贯穿在很多华国人心中一道梗。

    投资人都在悔恨,当初要是投了阿里就好了!

    可实际情况却是,马伝在最初融资的时候,自己主动拒绝了很多国内的投资商。

    1999年2月,马伝和18位联合创始人凑够50万启动资金创立了阿里。维持到7、8月份的时候,50万已经花得一干二净,只能四处借钱给员工发工资。

    当时马伝先是见了一位SH的投资商,对方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最终马伝咬牙放弃了这笔投资。之后的谈判中,马伝至少拒绝了38家投资商,其中大多数都是来自华国内地的投资商。

    拒绝他们的原因很简单,投资风格太僵化,不够国际化,同时对阿里的团队和管理层持有怀疑态度。

    最后,通过马伝的左膀右臂——蔡崇新的引荐,高盛集团私募部门亚洲区主管林夏茹带来了高盛和富达投资等集团,为阿里注入了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成功获得了阿里50%的股份!

    在高盛投资之后,软银在2000年才跟进投资了2000万美元,当时高盛和软银是阿里的两大股东。

    可是造化弄人,高盛私募部门最终对华国新创科技公司失去信心,并在2004年以2200万美元的价格出让了其在阿里的所有股份,自此和阿里正式分道扬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