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蔡邕出列为韩成表功,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平静的朝堂,在蔡邕说完话后,顿时变得热热闹闹,到处议论纷纷。 蔡邕此人最大的优点莫过于知恩图报。 据史料记载:董卓被诛杀后,暴尸东市,虽然董卓提拔了无数的州牧,太守;最后却只有蔡邕趴在董卓的尸体上哭了一阵子,原因是因为董卓对他有知遇之恩,他还没来得及报答。 如此知恩之人,忽然听到了韩成的消息,怎么能不主动出列呢? 久居朝堂之上的蔡邕自然知道众臣的想法,但心中想起了女儿的那封家信,依旧毅然决然的出列了。 内心暗自对自己说道:“韩成,你救了我女儿,我这也算报答你了,从此之后,我们两不相欠。” 关于女儿的那封家信,那却是雁门关大战前半个月的事了。 几个月前,身在长安的蔡邕收到女儿蔡昭姬的信,从信中能看出女儿自卫仲道死了之后,在卫家所受到的委屈。 蔡邕身为父亲,生怕女儿再受苦,便安排众家丁将女儿接回长安。 虽说当时因为怕董卓觊觎蔡昭姬的姿色,才将蔡昭姬匆忙嫁出,但现在来看,太着急了一些。 毕竟董卓并没有当面提过看中女儿的姿色,只是蔡邕害怕女儿被董卓看中,说到底,还是蔡邕的一厢情愿而导致的女儿在卫家受苦。 若女儿回到长安,真的不幸被董卓看中了,那就在找个人把女儿嫁出去就是了。 爱女心切的蔡邕这么想着。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女儿和众家丁竟然都毫无音信。 蔡邕这个着急啊,经过多方打听,意外的得到了女儿被南匈奴军掠走的消息。 这时候的蔡邕虽为朝廷重臣,深的董卓喜欢,但董卓不会为他兴兵攻打南匈奴救回女儿,让蔡邕陷入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困境。 只好天天以泪洗面,来纪念女儿,并祈求女儿平安。大概是蔡邕的真情感动了上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