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有的学子,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整理成册,一一交给容清纾、容千衡、周蔻等人过目品评。 这一位学子,是国子监当中的翘楚,容清纾对他的印象,也颇为深刻。 容清纾仔仔细细地浏览完学子的书册后,做出了十分中肯的评价,“辞藻华丽,深婉幽切,情感充沛,这些,都是书院学子远不如你的。” 这个学子不仅眉飞色舞,“多谢容堂长!” 这时,容清纾忽的话锋一转,“如此文章,看似一篇佳作,若是要在七日后的春闱中脱颖而出,却是难得。” 学子十分诚恳地朝容清纾行礼求教,“还请容堂长赐教!” “前朝的柳大儒士提倡宣扬文章明道,注重治世之道,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此文学理论,被时人争先效仿,皆成一代宗师。” 容清纾点到为止,说完后,便将册子递给了这个学子。 相较于容清纾,容千衡的评论便是一针见血,“文章千古事,合为时而著。重质不重形,一味地堆砌辞藻,并不能使文章添色,反而显得繁重累赘。” 周蔻也微微含笑点头,“杨学子,回去后,精研前朝的韩大学士、柳大儒者的文集,定能大有收获。” “多谢容堂长、容夫子、周女傅指点!” “下一位!” 董盛抓了抓脑袋,“请容堂长、容夫子、周女傅赐教!” “此文论辩有理有据,简奥不晦,为生民立言,实乃难得一见的佳作。” 容清纾说完了董盛文章所长后,董盛听得愈加地认真。 因为,董盛知道,容清纾要说他文章的不足之处了。 “只是,文章太过质朴精醇,反而显得黯淡无光,你可以取杨学子所长,融为己用。” 董盛一脸受教地点头,“学生记下了。” 容千衡这一次,话也变多了,“董学子,你的文章,颇有史论著作之春秋笔法,言简意赅,行文严谨重理,环环相扣。” “然,一旦重于理,便轻于情。轻于情,文章便少了灵魂,犹如,画龙未点睛。虽是难得之佳作,却难以让人细细品读完。” “若是注以深情,必能让文章摇曳生姿,让人品读口齿留香。” 周蔻也想指点杨学子一样,给董盛推荐师法之人,“古御开国时期的苏国士之文,董学子如若拜读,必能让文章再上一层楼。” 董盛千恩万谢地鞠躬,“容堂长、容夫子、周女傅的指点,学生定铭记于心,并依照此言,细细雕琢文章,不负期望!” 五六十名学子,约摸到到天黑之时,才一一品评完。 容清纾揉了揉肩膀,“互换门生告一段落,不知为何,反而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容千衡活动着筋骨,“你啊,就是闲不住!” “现在,我就等他们春闱给我传来好消息了。” 今日,容清纾是认认真真看完那些著作,虽然,学子们仍旧还有不足之处,但比起以前的文章,已经是大有进益了。 即便,还没有到达旷世之作的地步,但应对此次的春闱,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春闱放榜后,只怕,国子监、融菁书院会追着你要互换门生,你可有的忙了。” 一声温雅和煦的清朗之声,忽的插入其中omg,“可以忙,但要有度!” 容清纾身子激动地一颤,立即转过身去,向来人奔过去,“颜熠,你终于回来了!” 御颜熠紧紧地拥住容清纾,“嗯,傻姑娘,你家郎君回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