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张潮一一打了招呼,然后找了一个空座坐了下来。其他几人显然和陆金波更熟悉些,聊得十分热络。张潮没有刻意搭话,只静静听着。 不一会又来了两人,也都是作家。这样,十人的餐桌就几乎坐满了。 陆金波看了看表,道:“来的差不多,迟到的咱们就不等了。服务员,开始走菜吧。”不一会儿,好酒好菜就流水一样上了席面。 上菜间隙,石慷先开口了,他道:“你把大家约到这儿,有什么大事,赶紧说吧。” 陆金波一口饮尽杯中酒,道:“那这样我就不卖关子了。这次和大家相聚,我就想做成一件事——成立一个‘青春文学阵线’! 大家的作品,覆盖的读者年龄段,基本从10岁11岁,到30岁35岁左右,是图书市场上最活跃、消费潜力最大的人群。 但是之前大家的书都是东一家、西一家的出,没有形成一种合力,也就是品牌效应,实际销量都是打了折扣的。 如果大家赏我这个脸,把版权集中到我这里,我帮着大家统一策划,把‘青春文学’这个最有消费力的市场给占领了,那就是共赢! 我和大家,要么是朋友,要么是合作过,对于我的人品,大家应该心里有数。我保证,只要是在我这里出书,那么标准一定高过其他出版社!” 一番话,让桌上所有人都沉默下来,都在消化陆金波的话。 版权就是作家的命根子,谁也不会在这时候就拍胸脯答应。 陆金波接着道:“如果我们今天不做这件事,那么就会被其他人抢先!我听说,郭小四已经在上海搞了一个作者团队,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小姑娘,他们就准备把自己的作品品牌化。 这是一个趋势!滚滚大潮,不可阻挡的趋势!” 这让不少人,都心动了。 但恐怕只有张潮注意到,陆金波反复强调的是“我”,而不是“呗榕文化”。 这是,包间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花花绿绿的赛车夹克、留一头飘逸长发、却显得十分疲惫的年轻人出现在门口: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车队刚好有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