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赤胆忠心小昏侯-《楚氏赘婿》
            
            
            
                
    第(1/3)页
    皇帝项燕然瞥了蔡和大太监一眼,淡淡说道:“笑什么?”
    “老奴心想,果然只有皇上能镇太子。举重若轻,一招就让太子和东宫上下服服帖帖,再也蹦跳不起来。”
    蔡和大太监连忙笑道。
    “马屁精,还不去收竹简!”
    “是是!”
    蔡和大太监赶紧又下殿去,抱了一堆竹简上来。
    项燕然随意翻看着。
    看到一堆庸俗的政论,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政在勤勉,时时躬省自身,自然无忧。”洋洋洒洒一大堆华丽辞藻。
    皇帝心中烦得很。
    一堆废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忽然看到一卷“《削藩策》,晁方正”,皇帝皱起眉头。
    这份对策,下笔凌厉如刀,直指诸侯之祸。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一句话,晚削藩不如早削藩!
    臣愿为陛下削藩!
    项燕然露出一抹嘲讽。
    那些诸侯王,有这么好削吗?
    削一个小小的楚氏昏侯,趁着昏侯府和平王府这场债务官司,好不容易抓住机会,把昏侯爵位给削了。
    结果在沈太后那受到阻挠。
    这削爵,变成了上门入赘。
    昏侯爵以后是没了...小昏侯摇身一晃,逃到平王府躲难去了。
    朕整整一年的功夫,也就顺势削掉了一个势单力孤的昏侯爵位。
    除了昏侯府,还削动了谁?
    削一个昏侯尚且如此之难,削一个诸侯王就更别提要费多大的劲。
    吴王、楚王、赵王、济南王....这七八个诸位连成一片,割据一方,钱粮丰厚,养兵数万,独霸数郡之地,彼此串联互通消息。
    削一个诸侯王,立刻惊动一群,不需要动数十余万兵马去围剿?
    这要损耗多少兵马和国库钱粮?
    朕处心积虑十多年,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想着留下对付匈奴呢,一下就要打光。
    朝廷上下,又有几个大臣支持削藩?这竹简要是放在早朝上,保准被众大臣唾沫给喷死,凌迟处死。
    真是书生的迂腐之见。
    “下等!”
    项燕然将这道竹简丢在远处。
    但是寻思一下,他又吩咐蔡和,将这道竹简捡了回来。
    这虽是书生之见,却也是罕有的敢言之辈。
    满殿上下一百多名举子,众金陵门阀士子们的对策,全是东拉西扯,华丽辞藻,软绵绵、轻飘飘,没有一个敢说点有用的东西出来。
    歌功颂德不乏其数,指望他们这些门阀士子,那是没什么好指望的。
    日后,真要有那么一天,要“动一动”那些诸侯,手底下也得有人来干这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