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回金陵,拉投资去!-《楚氏赘婿》
            
            
            
                
    第(3/3)页
    “李敢年,你投不投银子?姑爷带你吃大肉!”
    楚天秀喊道。
    县丞李敢年吓得两腿一哆嗦,脸色惨白,哭道:“姑爷~,我那点银子还留着去媳妇呢!要是亏没了,媳妇都娶不上了。后半辈子要打光棍啊!”
    “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本姑爷还能坑你不成。本姑爷还出了一万两银子呢,也没掉肉啊!
    你去写信给你爹,筹个一千两银子出来,本姑爷分给你一座高炉!别说姑爷坑你,姑爷这是大力提携你。
    挣一年的钱,明年就够你娶十个妻妾了。”
    楚天秀看李敢年这副胆战心惊的怂样,没好气道。
    ...
    一晃五六日过去。
    雨水节气很快过去。
    楚天秀在丹阳县,带着县丞李敢年,县尉和典吏,主持完丹阳县里的雨水春耕。
    其实也没多大的事情。
    雨水意味着春天的雨季马上就要到了,要带着全县上下的农户,抓紧培苗,给地里施粪肥,修整沟渠,挖沟排水什么的。
    现在还是在育苗,并没有到种的时候。
    农民们带着自家的牛,带上铁农具,抓紧翻耕土地。
    耕田虽然有牛,可是不太管用,铁农具太容易碎了。
    这一翻耕,果然看出,丹阳县打造的铁制农具十分劣质,动不动就断裂、破损。
    为此,铁匠们都不敢打造大型的一尺多长铁犁,全是半尺短犁,翻耕的深度太浅。
    锄头也很短浅。
    有土话叫:“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翻的浅,粮食自然打的少。
    一场农耕下来,大量的铁农具破损,要趁着农闲的时候去铁匠铺重新修。
    楚天秀看了挺无语。
    生产工具,才代表着生产力啊!
    这是千古不易的大道理。
    而在这两千年前的大楚,钢就是生产力。未来的两千年之久,钢都是最大的生产力。
    ...
    雨水结束之后。
    楚天秀这位丹阳县令,主持完全县的农耕,也没必要继续留在丹阳县里了。
    除了春耕秋收,收粮收税之外,一座小县城基本上也没什么事。
    官司案件,从来都不是县令的主要工作,隔十天半月处理都行。
    这丹阳县城,就交给县丞李敢年在这里看着。有事情不决,派人往金陵城送信便是。
    再加上县尉赵虎和典吏蒋冈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油条”,应付一座小县城完全没问题。
    两位县尉和典吏,早就,巴不得县令大老爷回金陵城,别再搜刮他们这些下属的油水了。
    “县令大老爷,保证身体啊!”
    “在金陵城,好好养。我们会想县太爷的!”
    丹阳县众乡绅们纷纷前来送行,一个个面上抹泪,心中欢喜无比。
    小昏侯折腾了一番没有搜刮到银子,终于受不了这穷寒之地,要回金陵城享福去了。
    李敢年这个县丞,看上去老实憨厚,明显比小昏侯这位县令大老爷靠谱多了。
    楚天秀一挥手道:“走,回金陵城。找银子,拉投资去!”
    平王府的一行“轰隆隆”的马车队伍,直奔金陵城而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