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大啊…” 朱棣靠着软榻开始苦口婆心, “元朝如何欺辱华夏你不是不知道,你爷爷高举义旗联合天下有志之士推翻了他们!洪武初期,咱们老朱家也才刚刚开创,但你爷爷为了咱们子孙,硬着头皮灭了北元!” 朱棣看着天幕,神色追往。随后脸色一板: “而咱!也是为了后世子孙!” “这帮子草原人,总是变着法的跟咱们过不去!” “匈奴!突厥!辽!金!蒙古!” “砰!” 朱棣越说越气,狠狠一拍桌子! 身前的哥仨坐在椅子上被吓的一个激灵。 “四夷侵略欺侮,咱就是要扫清这帮虫豸!扫荡犁庭!” “扫荡犁庭!” “对!” 那哥俩搭着话给他爹捧哏,但被朱棣狠狠的瞪了一眼! 老子正慷慨激昂呢!你俩捣什么乱?! 这一口气要是没把老大的热血激起来,老子打断你俩的腿! 朱高煦和朱高燧把头一缩,不敢吱声。 “爹,您甭搭理他们,您继续。” 朱高炽的小眼神一扫三人,揣着的手臂摇了摇,示意他爹继续。 完了,没感动住。 朱棣看着他油盐不进还手捏钱袋子的大儿子,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老大,咱也是为了后世子孙啊,北边的那群家伙还没死绝呢,此时不出兵征伐,天下就不会安定,你别忘了,咱们修养,他们也会修养!” “万一后世有想像咱这么做的,但又没咱这个能力!那你的那些钱不还是打了水漂?说不定还会重蹈秦朝的覆辙!” “你敦厚,喜欢安静,必定能安定天下,不让咱担心!要寻求一个守文之主,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吗?你俩说说!还有比你大哥更合适的吗?多仁厚的一人啊!” 朱棣大打感情牌,说到最后一指汉王兄弟俩,让他俩也敲敲边鼓,夸夸他们大哥。 朱高燧还好,他爹也没对他开过什么太大的空头支票。 朱高煦可是心里不痛快了,往事涌上心头。 然后就被桌子下朱棣的一脚踢碎往事。 “是……大哥仁厚…我和老三比不过…” “没错!我跟二哥都没大哥仁厚!” 看着朱高煦那一脸的憋屈,朱高炽是又好气又好笑。 上位的朱棣看着微笑的朱高炽,直起身子大气的说道: “老大!这些劳苦的事情就由爹来干!” “爹把安逸都留给你和瞻基!” 一旁的朱高煦在说完那句憋屈到不行的话后,就把手往怀里一架,身子往后一仰,靠在了椅背上。 而在听到老爷子的这句话后,瞬间就感觉这犁庭其实不扫也行! 看到老爷子把话说到这份上,朱高炽也直起身子正色道: “爹,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但三十年间多杀士众,竭民财力。” “又赶上了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一扫而空复。” “最后是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爹,您怎么能肯定您这一仗就一定能扫荡犁庭了呢?” “汉武,太宗,他们也都以为扫荡了,后面不还是起复了吗?” 朱棣一听,胡子都气的吹起来了!一拍桌子道: “那你的意思,就不管了?就让他们养着?壮大!” “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缓几年,让你们有钱打仗之余,还能留点财以备后患。” 朱高炽连忙给自家暴脾气的老爹解释着。 朱棣一甩袖子,指了一下朱高炽。 “那你说个数!缓几年?!” “十年!” “十年?!” 朱棣气的拍桌而起! “你看看你老子能不能活十年!” “那…没钱。” “你TM…” 朱棣四处张望,随后脱下鞋子直奔朱高炽。 “老子今天打死你!” “大哥快跑!” “老爷子慢点!” “老爷子这下手太狠了。” “要不说他是大哥呢,还是他抗揍啊。” 乾清宫内也是一片鸡飞狗跳。 …… 【而“户口减半”的事情背后也有其特殊的复杂性。】 【其中,自然灾害是“户口减半”的原因之一。】 【根据《汉书》各本纪、《五行志》、《食货志》《沟恤志》和其他有关的列传记载。】 【汉武帝时期,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大约有三十起,水灾和旱灾频发,蝗虫大起持续多年。】 【其中被黄河洪水肆虐的中原江淮地区最为严重。】 【而旱灾频繁,蝗虫大盛,粮食自然就开始减产】 【粮食减产,百姓吃不上饭,但朝堂依然是该征调征调,该加税加税,该打仗打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