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章免费补偿。』 {所以说,这人啊真是复杂的厉害啊!} {刘彻就是过得太顺了,但不可否认在当皇帝这方面上他真是一个天才!这要是小时候在民间再长大一波,对外对内两手抓,那他真的就在历史评价上彻底起飞了!} {这里历史的,真有趣,开疆扩土过头了就成了穷兵黩武,武帝确实解决了匈奴这个大患,但是穷竭万民之后又有了新的大患。} …… 大秦, 一身玄袍的嬴政看着天幕上的刘彻与刘据,神色一阵恍惚。 竟能如此相像? …… 大汉·临华殿 坐在上首歪歪扭扭斜靠着软榻的刘邦现在笑不出来了。 这曾孙子怎么越看越像秦始皇呢? 刘邦在心中暗自盘算着。 都是开疆拓土,都是巡游郡县,都是大兴土木,都是不喜欢自己长子…… 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瞄了刘盈一眼。 乃公可不是啊,乃公那是为了对付吕氏! 咳,两人也都是大搞牵连。 摸了摸下巴,看着端端正正坐在下首的萧何。 刘邦问道: “丞相,你说大汉会不会亡在刘彻这小子手上?或者他儿子手上?就像秦二世一般。” 话音刚落,殿内的众臣全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看向坐在首端的萧何。 吕雉与刘盈也探究的看向这位丞相。 萧何捋着胡须,思考着。 虽然面上不动生色,但心里已经是骂开锅了。 ‘我又不是张子房!你总问我这些干什么…’ ‘运筹帷幄你问姓张的去啊!’ 思索片刻,萧何看向刘邦拱手道: “陛下,臣不敢断定,姑且妄言之。” “秦,二世而亡。其中赵高能欺上瞒下也是其因之一。” “就如天幕所言,外朝势大便可蒙蔽上听。” “秦末叛乱四起而胡亥却以为天下太平,其中除了秦二世昏庸无道外,也有赵高的手笔。” 看着刘邦若有所思的听着,萧何继续说道: “但武帝时期不同,看天幕所讲,中朝制约外朝,与外朝是对立的。因为他们的官职权力是依附于武帝与皇室。” “陛下,张子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朝之人会为了邀宠而肆意妄为,但也会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而对外朝严加看管。” “如此一来,就算是有兵变起义,武帝也会立刻得知,而基于武帝一朝的军事,也不会起太大的风浪。” 刘邦听完萧何所说,点点头。 简单来讲,刘彻这孙子的一手分化拉拢确实是妙不可言,将本来铁板一块的外朝硬生生的分成两块。 两个团体因为利益和自保,从而彼此制约又彼此合作。 中朝无法蒙蔽皇帝,因为外朝会同样进言。 外朝无法蒙蔽皇帝,因为中朝在虎视眈眈。 但是… “萧何,如此一来中朝的权力岂不是会越来越大?结果依然是要架空皇帝的!” 刘邦现在倒是不担心武帝时期大汉会不会灭亡了。 乃公担心也没求用! 但推算一阵后,刘邦对这個制度的后续来了兴趣,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结果他也有了答案,现在就是像萧何求证。 “若想制约势大的中朝,就须用……皇……臣驽钝,想不出结果。望陛下责罚。” 萧何正欲脱口而出,但脑海中一道思绪瞬间闪过!刹那间冷汗打透后背! 直接将话从嘴边硬生生的咽了回去,伏地请罪道。 “哈哈哈哈!你这老货,咱们就是讨论一下!没结果就没结果,乃公还得给他们这些孙子把路铺平,饭喂嘴里吗?快起来吧。” 刘邦坐直身子,看着萧何笑骂道,脸上俱是一片豪爽的神色。 刘邦身边的吕雉看着两人,总感觉哪里不对劲,隐隐约约有一点东西在脑海里浮现,但又不透彻。 但思索中的吕雉没看到刘邦爽朗微笑中,眼睛里透出的冷漠。 从萧何的语气和表现中,他确定了自己的答案。 能制约势大的中朝只有统合起来的外朝,但外朝的权力都被中朝拿走了,怎么统合起来对抗? 这就是刘彻那小子设置大司马的原因! 大司马执掌兵权统领九卿! 只要大司马这个职位上是皇帝最亲近且又无法威胁皇位的人,那中朝势力再大也无可奈何。 而对于皇帝来说,最亲近又无法威胁皇位的人是谁呢? 外戚! 而吕氏的势力已经够大了!能让陈平与周勃拥有拥立之势,诸吕之乱绝对不是天幕里那么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而已! 也是因为想到了这个结果,萧何才连忙俯首请罪。 此时大殿内鸦雀无声。 刘邦的心里现在很怪异。 就是因为参考了前车之鉴,他才会无事生非的给萧何笼络一个罪名,一个是制约相权,一个是敲打吕氏。 而萧何也明白他是什么用意,顺势自污其名。 如此才打压了一部分的相权。 而天幕上的恒儿,启儿都是这个目的,一边制约相权,一边控制外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