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公元前65年,为父亲刘进立皇考庙。】 …… 大汉·武帝时期 “好小子!朕明白了!朕明白了!” 本来还在因为老刘家出了个“情种”而略有不安的刘彻。 再看到这条消息后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竖子,哼,还挺有手段的。” 高兴过后的刘彻身体一歪靠在了软榻上,哼了一声傲娇的说道。 整个人透露出一股朕不说你们快来问朕的气息! 而一旁的卫子夫一看这姿态就明白了。 “陛下明白了什么?可与我解惑否?” 卫子夫瞪大眼睛,一副‘臣妾不明白,需要陛下解惑’的姿态。 看着卫子夫的模样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那朕就与你略说一二!” 说罢兴奋的坐直身体, “这小子在登基的第二年就给朕上了庙号,其实朕当时是不解其意的。” “可看到他将自己父亲立了皇考庙后,朕就明白了!” “这小子从一开始就憋着这劲儿呢!” “将朕上庙号,第一就是为了拉拢子美!他是以此来表示我与你是同一阵线的!”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本来只是装样子的卫子夫现在是真有点不懂了。 刘彻一甩袍袖不屑的说道: “哼,这帮子大臣,朕在了解不过了!” “朕活着他们屁都不敢放一个,可朕死了,他们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唉…就朕晚年干的那些事,想上庙号是不容易的。” “刘弗陵没能给朕上庙号,就给了病已机会。” “虽说他是嗣弗陵之后而即位,但他的出身依然改不了,要想在朝堂上站稳,他就需要更高的法理性!” 刘彻目光如炬,语气莫名兴奋。 卫子夫略微猜到了一点,掩嘴惊呼: “他难道是拿陛下……” “没错!他就是拿朕当筏子!” 刘彻站起身朗声说道: “立庙一事唯有嫡系子孙才可为!” “他是以给朕立庙一事告诉文武百官,他的确是承‘孝昭之后’而即位的!” “但,他更是汉武之后!嫡系遗脉!” 越说越兴奋的刘彻一手叉腰,一手挥动。 “他用这种方式与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弗陵区别开来!” “显示自己才是继承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 “如此一来,不但他的继位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乎法理的!” “子美继承朕遗诏后的法理性也低他一头!” “而且,给朕上庙号也非常符合子美的立场!因为这也是他摄政的合法性!子美不可能也没理由反对!” “而一旦上成庙号,刘病已这小子就是‘真正’的武帝嫡系!” “子美再无理由也再无可能行废立之事!”“而给自己的父亲再立皇考庙,也是天经地义,符合孝道的了。” 刘彻双手叉腰不由得连连感叹: “承接大统,合营子美,不忘孝道,韬光养晦” “一箭四雕!” “不错!真不错!” 刘彻看着天幕连连点头。 然后就听身后一道幽幽的声音传来: “所以,据儿的谥号也只能是戾,再也无法更改了。” 那一刹那,刘彻人都僵了。 彼其娘之……忘了,把这事忘得死死的了! …… 天幕继续播放着。 【公元前64年,为了让百姓避讳更容易,刘病已改名刘询,将之前因为触讳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公元前63年,因泰山常有凤凰栖集,赐天下以金、爵、牛、酒、帛。三月,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 【公元前62年正月,派遣太中大夫等人巡行于天下,慰问孤寡,观风俗民情,察看吏治,发现和举荐人才】 【三月,诏赐天下吏民爵、牛、酒、帛。因连年丰收,所以每石谷五钱。】 【公元前61年三月,再赐天下吏民以爵、牛、酒、帛,振贷的钱物免收,宣帝所经之地不出田租。】 【四月,西羌反叛,年逾七旬的后将军将赵充国向宣帝请命,随后率军平定西羌叛乱,几乎全歼五万羌族军队。】 【此役之后,汉宣帝下诏命赵充国继续率军屯田,并设置金城属国,安置投降的羌人。】 …… 天幕上的画面里突然出现一块精美的锦布, 蓝底金纹。 上面还清晰可见几个绣字。 …… 【在汉宣帝给赵充国的诏书中有言:“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而近两千年后,联合考古队在西域尼雅遗址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块精美的汉代蜀锦,上面赫然有一句用汉隶织就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跨越历史的长河,史书上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出的蜀锦上的织文就这样完美地对照上了。】 …… {这就是文化底蕴,这就是传承(大拇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这个其实真的挺有趣的,五星真的出东方了} …… 大汉, “嘿,萧何!听到没有!两千年!” 刘邦坐在台阶上怼了怼身边同样坐着的萧何,竖起两根手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