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公元204年,袁绍身亡以后,袁氏内乱,曹操趁机夺取邺城。】 【邺城是袁绍苦心经营的老巢,城墙坚厚,守城的审配又很有才能,曹操用尽了攻城的办法。】 【围城从五月到八月,城里的人饿死大半,终于在城内绝粮、城外救兵又被曹操击溃的情况下选择投降。】 …… 天幕上, 河北之地再起战乱,烽火连天。 画面一转。 邺城城门大开, 一位头发潦草,浑身脏乱,但气度从容之人被绑缚而出。 甲胄在身的曹操骑在骏马上,背后是数万大军。 “审配。” “我知你忠于袁氏,不得不如此。” “今肯投降否?” 曹操居高临下的劝降着审配。 面对曹操的劝降,审配对曹操侧目而视,平静道: “不降。” “我身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 “可,速斩我!” 曹操眯着眼看了他一眼,微不可查的轻叹口气。 “好吧,我成全你,还有何言?” 听得询问,审配转身面对曹操,正色道: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曹操点点头。 “其后葬于城北。” 审配略一颔首。 “多谢。” 随后转身向城北走去。 看着正身而去,从容赴死的审配,曹操深吸口气,感叹道: “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 “可惜袁氏不能善用。” “若能用,则我安敢正眼覷此地哉?” …… 【八月,审配的侄子审荣打开东城门,曹操军一举攻破邺城,擒杀审配。】 【之后,曹操哭祭袁绍墓,慰劳袁绍妻子,将袁绍的家人和宝物都还给了袁家,并赐给他们杂缯絮,供养他们家。】 【同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的邺城,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许县则只留些许官吏。】 …… {听田丰的随便赢,听沮授的晚点赢,听许攸的早晚赢,哪怕听郭图的多折损一些兵将也能赢。} {但他非要像皇帝翻牌睡嫔妃一样,一天听一个,结果人家说的对的他没听进去,说得不对的全听了。} {也就是说他完美避开自己谋士给出的正确意见,错误的意见他全部采纳了(笑哭)} {袁绍手下八名谋士,田丰刚而犯上死于狱中,沮授官渡被擒拒降被杀,许攸因持宠而骄被许褚砍了,审配死于邺城城破,逢纪自愿赴袁谭军营被杀,郭图随袁谭战死于南皮,辛评因弟弟投降遭到怀疑气愤而死,荀堪最后结局啥样不知道……除了荀堪没可考资料全部不得善终……} {你可以说他们有私心,技不如人。但是他们真的有忠贞之志,刚烈之气。} …… 大汉, 刘邦看着城破赴死的审配,叹口气。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