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弃关-《舌尖上的大宋》
            
            
            
                
    第(2/3)页
    杨怀仁觉得这事还得怪他,事情是因他而起,庆州的边军长官还不知道朝廷对这件事的看法,如果到时怪罪下来,他站错了队可就麻烦了。
    至于环州失守不失守,那不是他的责任,派个千数人来意思一下,也算给了童贯和杨世虎大面子了。
    这样的风气让杨怀仁很生气,可现实就是如此,不是所有人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在他们眼里,个人的得失和他们的官途,或许更加重要。
    青岗峡的宋军探子,是接近不了夏军大营的,只能躲在山里远远的观望。
    野利图里没有什么大的动静,零星的有几骑传递消息的夏军斥候向西北而去,就是他们探到的最有价值的消息。
    通远军司升帐议事,讨论如果真如杨世虎将军所料,夏军正在调集材料准备打造攻城器具,清平关要怎么守,或者说还要不要拼死坚守。
    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如果像昨天的样子,夏军继续攻城,宋军要坚守,起码还可以守三天。
    但是如果夏军有了投石车之类的器械,清平关的防御能力就真抵挡不了了,一天恐怕就要失陷。
    不是说清平关的城墙不够坚固,而是直径三四尺的巨石投过来,什么人都抵挡不了。
    清平关的坚固,也只限于抵挡夏军普通的骑兵或者步兵,对于投石车来说,整个清平关显得太小了,没有纵深,小目标就意味着宋军将士们无处躲藏,除了弃关。
    如果真弃了清平关,那就意味着通远县城外围所有的关隘和营寨都要放弃,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分散把守,只能退回城墙更高更坚固的通远县城。
    杨世虎虽然知道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可他下不了这个决心,童贯则是不敢下这样的命令,而杨怀仁,在琢磨另一件事。
    原来一场战争还真不是看一时的胜败得失的,可能你一时取得了胜利,可并不能扭转局势。
    以三千抵御两万,尽管有地利的优势,可数量上的差距还是太大了。宋军可参战的有生力量太少,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硬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