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农村为什么那么穷?-《重生野火时代》


    第(2/3)页

    种子、农药、化肥的由供销社重新恢复专营,更是把农村经济搞得一团糟。

    国家对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昏招,几乎把农村经济打得一蹶不振。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蒸蒸日上的城市化建设。

    相比于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农村农民,这个时代的城里人就像是住进了天堂。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农村农民中国城市化的贡献似乎只于农民民工对城市化建设做出的贡献。

    其实不然。

    农村农民对沿海地区省份、内陆长江经济带城市的飞速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就持续下降,并要求内陆省份县乡一级自筹财政,逐渐减少下拨款项。

    与此同时,国家每年从农村地区,收取走大量农业税与各种提留款,砸往东部沿海省份、内陆长江经济带,这才有了国家给予东部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省份的各种优惠政策。

    也就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农业税收入,国家才有底气承诺给予外资型企业、合资型企业、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免税、五年半税”的优惠政策。

    东部沿海省份,拥有了巨额的资金与特殊政策,对城市基础设施与交通建设进行了大范围的升级,这才筑好了梧桐巢,引来了“金凤凰”。

    中国错过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抓住了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机遇的尾巴,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

    事实上,在当时世界上吃到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肥肉的不止中国一个,只不过中国啃下了其中最大的一块。

    印尼、泰国、越南、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当时都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

    但相较于他们,我国有广阔的农村作为后盾,有九亿农民在为城市化崛起输血。

    中国广阔的空间与市场,注定拥有更强的经济潜力、经济韧性与回旋余地。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过来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高层才意识到,中国的农村经济市场早已经是一团糟。

    但是,知道也并不意味着能够改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