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您想想,这种情况下,哪户人家手里还有闲钱?你瞧瞧您进村也见了这么多户人家了,有哪家舍得用铁衣挂?家家户户的衣服都是直接搭在绳上晾晒!” “嚯!涨得这么凶?!” 陆坤有些幸运自己跳出去了。 “我这算是村里一等一富裕的了,但您瞧瞧我穿的这身?”,小卖部老板开起了玩笑,扯着自己身上已经破了好几个洞的背心甩了甩道。 陆坤陪着哈哈笑了几声。 “老板,你算是幸运的了,就此脱产,不用捱得那么辛苦”,陆坤随意安慰了一句。 “也是,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别的不说,就说佃我田种的俞老头,年年种,年年亏,可还得继续种,不种就得饿死”,小卖部老板唏嘘道。 陆坤有些好奇小卖部嘴中俞老头的情况,问了一句,“他是什么情况?”。 “他家里孩子多,即便是种地再亏也得种,欠乡里粮是欠定了,多种地起码还能续续命,赶在收粮大队之前,多多少少藏点粮食。别的不说,一亩地,藏出二三十斤粮,就够一大家子人熬过一两个月了......” 陆坤的心情有些沉重,显然三提五统的时代已经来临,农民们正在经历最痛苦的时期。 陆坤收拾好情绪,趁机把自己的原本想要谈的东西跟小卖部老板说了一下,看看他对这件事情的想法。 “真的不用卖地?”,小卖部老板狐疑道。 陆坤连忙摆手,“不卖地!” “咱们聊的这个生产原料基地的事情,它是类似于咱们以前搞的农业合作社。 有大公司在一开始跟咱们农民朋友签订合同,然后农民再种地。 换句话说,只要农民把大公司需要的作物种出来了,大公司就会按照约定好的价格来收购。 咱们农民兄弟也不用担心农产品卖不出去,也不用担心丰收成灾!” “那跟以前卖给收购站有什么区别?”,小卖部老板挠挠头,想不明白。 “我们公司和农户的合作模式当然和收购站不同的。 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农民朋友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小,农民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种出来的东西的价格底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