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让子弹再飞一会-《伐清1652》


    第(3/3)页

    所谓“开放言路,让有识之士建言献策,议政,然后择优录取”自然是孙可望拉拢士绅,为抗清找到法统大义,为接纳团结更多抗清力量营造舆论良好环境的手段。

    这种方式固然有很大的弊端,但现在还不是担心地主乡绅利益集团染指朝廷的时候,孙可望更担心所谓的利益集团不向他靠拢,所以他要在军事胜利之后,才需要用“官爵”来做一些交换,争取支持。

    而且,让别人说话,别人去讨论,去争,然后再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内容去封赏宣传,孙可望才能在舆论中掌握主动权,进而笼络一批为自己说话的“口舌”。

    “是,国主,臣这就下去安排!”王尚礼再度弓腰拢袖以对。

    吩咐完这些事情之后,孙可望正准备去看观摩新建的火器工坊,一转身忽然看到了在一旁站了一上午的孙征淇,才想起来对方似乎是有什么事情要说,笑着问道:“征淇,今日一早就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到底是何事?”

    孙征淇正津津有味听着父亲的谋划,此时突然被问话,不由得微微一怔,然后又直接脱口而出道:“哦,父王,儿臣想从军打仗,为国立功!”

    “从军?”孙可望微微皱眉,看向了王尚礼。

    王尚礼见状,以为是孙可望不想儿子上战场,赶紧劝导:“世子年纪尚小,理应读书修身,增长见识,还不到从军打仗的时候。”

    “父王,王伯伯,我可以从士卒做起!”孙征淇仍旧坚持。

    “这样吧,征淇,既然你打算从士卒做起,父王给你安排个差事,和从军也差不了多少,你做好了这个之后,再决定要不要从军。”孙可望笑了笑,又说道。

    “是什么,父王?”孙征淇一脸期待,便是王尚礼也有点好奇。

    “衙役!”孙可望一本正经道。

    孙征淇这个人还是太过稚嫩了,当兵打仗只会是个累赘,孙可望自然不会同意,但把他丢到底层胥吏系统里面,消磨一下锐气和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好好锻炼一番,能不能成才,自然可以看出一二。

    当然了,最好就是能闯点祸,闹点事,孙可望也好有借口来一番严打,清洗掉地方那些不听话的人,加强对基层的掌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