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就算报完名了吗?”吴道说。 “名是已经报上了,我就是很好奇你们是怎么结的婚。”女老师说。 “我还有事,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吴道说。 吴道知道招生办是一个人多嘴杂的地方,他怕一会儿还会有人来办事,收好结婚证就赶紧离开了。 走在路上,吴道把手伸进口袋,摸到了张春梅给他的红包。他拿出来看了一下里面的两千块钱,心里说:“干了这么一件丢人现眼的事情,两千块钱一点都不多,应该给两万才对。” 然而,随即他又为自己的这种想法而自责,自言自语道:“以后就算给再多的钱,我都不会再干这种事情了!” 吴道非常害怕自己“结婚”的事情会在方州学院里传开,好在招生办的两个老师对他一点不熟悉,也并不真的在乎他结婚的真假,每个人都懂得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都是公家的事情,没必要较真。 吴道的这一次“婚姻”没有产生任何的波澜,在中文系师生眼中他仍然是一个单身青年。 不久,司百芳研究生毕业了。她告诉吴道,毕业以后,她将会去总部设在北京的一家大型银行工作,徐金峰母亲是那家银行的高管。 吴道隐约感到,司百芳的人生或许将要发生重大的转折,那种转折将会对自己造成毁灭性打击。 高考成绩公布,张春梅的儿子吴国栋果然没过本科线,少了十九分。查到成绩的当天,张春梅就给吴道打了电话: “吴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儿子的高考成绩比本科线少了十九分。你看这个巧劲,再少两分就上不了方州学院的本科了。现在不是暑假了吗,你回齐城县了吗?” 吴道当时就在小黄庄家中,但他知道张春梅的意思大概是要请他吃饭,他不想去吃这顿饭,于是就说了个谎话: “我没回齐城县,现在是在南方参加培训呢。” “是这样啊,我和老公还想着请你吃饭,感谢你呢。既然这样的话,那就等到咱们儿子到方州学院报到的时候再答谢你吧。” “不用这么客气。” “应该的。还有个事,我得请教请教你,你说咱们儿子这个成绩报什么专业好?我和老公是希望他能到中文系去,因为你就在中文系当老师嘛。” “汉语言文学在方州学院是热门专业,你儿子的成绩有点低,中文系不一定上得了。还是这样吧,第一志愿填汉语言文学,选择服从调剂就行了。上不了中文系,也能上方州学院其他专业,肯定能上本科的。” “这样我们就放心了。其实我们也不在乎究竟上什么专业,是个本科就行。” 张春梅让儿子吴国栋按照吴道所说填写了志愿。 七月中旬,吴国栋被方州学院录取。因为成绩太低,他被调剂到了方州学院报名人数缺额最多的历史学专业。查到录取结果的当天,张春梅就又给吴道打了电话: “吴老师,天大的好消息,咱们儿子国栋被方州学院录取了。” “是什么专业?”吴道说。 “不是中文系,是历史学专业。” “那也行啊,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好好学,都能成才。” “你说的太对了,只要能上本科,什么专业都行。等到开学的时候,我们得好好感谢你。那时候,你就回方州学院了吧?” “那时候就回去了。” “那行,到开学的时候再见。”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开学的时候,张春梅、吴炳益送吴国栋到方州学院报到。张春梅和吴道去办了离婚证,吴炳益留下,和吴国栋去报到。 虽然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对他们“闪婚”又“闪离”感到奇怪,还问了不少问题,但有了上一次办结婚证的经历,吴道这一次并没有觉得那样尴尬。 办完离婚证后,张春梅又给了吴道一个红包,里面是八千块钱。前后两个红包加起来刚好是五位数。 吴道和张春梅回到方州学院时,吴国栋已经完成了报到。张春梅提出,他们一家三口要请吴道去吃顿饭,感谢他帮了大忙。 吴道以工作太忙为理由拒绝了。张春梅和吴炳益又要吴国栋认吴道当干爹,吴道哭笑不得,说: “我这么年轻,比他大不了多少,怎么能当他干爹呢?” 张春梅对吴道说:“不是年龄的事,你听我跟你说。 一来,咱们以前是同事,你管我叫姐,咱们是一个辈分,我儿子就是你的晚辈。 二来,现在他是学生,你是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你自然是知道的。 三来,咱们是办过结婚证的,虽说是假结婚,但也算是结过婚的。 更巧合的是,你们两个人还都姓吴,这不是天作之合吗?不论从哪个方面说,这个干爹你都当得了。” 又对吴国栋说,“国栋,快叫吴老师干爹。” 张春梅一番话说得吴道无言以对,这时吴国栋又真的叫了他一声“干爹”,他想不认这个干儿子都不行了。 既然是干爹,当然就要承担起照顾干儿子的责任,这正是张春梅和吴炳益想要的结果。 吴道没有把假结婚和收“干儿子”的事情告诉孟一虹,但是几天之后吴国栋主动到了宿舍里来认亲。吴国栋走后,吴道不得已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孟一虹。孟一虹笑着说: “我没想到,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结婚、离婚、养儿子三个人生大事。” “孟姐,我是不是做错了呢?”吴道说。 “人活着,要学会拒绝,如果拒绝不了,那就只好都承受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