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我自去也-《万域大能》
第(2/3)页
太史慈又介绍:“不外乎生活如何,你们来北海之后的变化,以及对你们的印象如何。”
那年点点头,正待继续发问,突然一光头少年笑着步了进来,同时说:“我说怎么在北海看到一位这么悠闲的文人雅士,原来你们把郭嘉给劫了过来。”
一见是枯木回来了,那年他们大喜,九亩立刻给小和尚端上的热茶。
问及枯木此行,枯木严肃了,他说:“四处战乱,民不聊生!小僧一人之力,杯水车薪啊!不过回来青州地界,就发现百姓都在谈论土地新政,努力付出,政府就会发放土地,这让百姓们充满了希望,看来这一阵子,你们干的不错!”
被小和尚夸奖,大家都感觉面上有光,特别有九亩,道士可不能被和尚给比了下去。
两天后,郭嘉前来请示,希望能去下面的郡县随意走走。
既然已经定下来了让郭嘉随意行动,他的申请自然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不过下面郡县不比北海城内,郭嘉体弱,遇上危险怎么办?光靠四个护卫远远不够,但派大批士兵保护,又被郭嘉严辞拒绝。
枯木此时站了出来:“我刚好也要四处转转,了解一下青徐二州下面百姓对于新政的看法,还有县丞、村守等是否阳奉阴违,不如我与奉孝先生同行吧?”
大家一听都拍案叫好,有了枯木在,就不用担心郭嘉的安全了。
一周以后,泰山羊氏家族派人求见,泰山羊氏是高门望族,出过好几位朝廷要员,后世有名的羊祜就出自泰山羊世家族,泰山羊氏家大业大、土地众多,郭维等人一向对这些世家大族十分警惕,推行新政可能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他们。
此时正是推广新政的时候,羊氏家族主动求见,有何目的呢?
羊氏来人见到郭维、诸葛亮和龙腾小队后,自称羊氏族长之弟,他代表泰山羊氏向刺史府献上重金,同时承诺拥护新政,他们会拿出部分土地贡献给州府,由州府分配下去,以犒劳拥有军功之人。
龙腾小队和郭维他们好奇了,为何泰山羊氏家族会主动表明忠心?
羊氏来人明言,原来是郭嘉和枯木前去拜访了羊氏,郭嘉直言如果反对新政,不异于螳臂当车,而且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平息战乱,而这些的根本就是土地,此言最终打动了羊氏族长,方有此行此举。
那年他们都动容了,原来是郭嘉和枯木打动了羊氏家族,枯木还好理解,他本来就善于说服人,而且他就是北海的人,但郭嘉为什么要帮他们?
又是一周后,琅琊郡的几户世家也联合来北海,其中包括了琅琊最大的王氏,然后是颜世,当然还包括了此时还未崛起的诸葛世家。
联合代表借着拜访徐州长史诸葛亮的名义,同样向郭维和龙腾小队承诺贡献土地、拥护新政!
大家一问,果不其然,这是郭嘉和枯木去了琅琊郡。
如果没有郭嘉此举,诸葛亮夹在新政和家族之间,肯定十分为难,他本打算在他奔赴徐州上任的途中,先回琅琊郡,亲自去做家族内的工作。
但可以想象此行一定不会顺利,他甚至有可能被家族撵出!
此时的家族观念十分盛行,而向世家大族索要土地,不异于虎口拔牙。
诸葛亮向着琅琊郡的方向深鞠一躬:“奉孝兄救我,亮深感大恩!”
四天后,郭嘉回到了北海,枯木自然一路相陪。
在议室厅内见到一路奔波的郭嘉,虽然他有些风尘仆仆,但精神却分外的好,甚至有些容光焕发。
将郭嘉请入上座之后,郭维站起来向着郭嘉抱拳深鞠一躬,由衷地说:“奉孝兄力劝世家依附,新政太行、王屋已除,此乃高义也,维由衷佩服!”
郭嘉淡淡一笑:“你虽与我互为残魂,但我不是帮你,嘉只是不忍世家不识大势,新政乃民心所向,阻挡只是自取其辱罢了。”
然后他正色地说:“孟德公对吾有知遇之恩,嘉残躯虽不能回,但已修书一封,已送往许都,吾劝孟德公效仿贵方新政,以顺天下大势,望诸位见谅!”
众人看向了枯木,枯木双掌合什说到:“我也同意了,如果曹操也能实行土地新政,可以减少流民,利国利民,百姓也能少受一些苦。”
得,大家一看枯木都同意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虽然曹操这样就知道了郭嘉在他们手上,但他们也无惧,况且曹操真能学习他们的新政,也确实对天下百姓有利,也同样有利于天下归一、结束战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