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牧马监(7)-《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3/3)页

    一直在旁边趁着冷静的刘敏这时候不能再淡定了,她见火爷爷被魏白毛和马独眼两人步步紧逼;悄悄从左手腕的箭袖下面抽出梅花针套来。

    刘敏的梅花针套里面装着数百枚梅花飞针,之所以叫梅花飞针;那是因为每枚银针细如牛毛;牛毛似的银针身上每根都镌刻一朵梅花。

    刘敏从黑驿马手中接过银针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银针实在太细;要在这么细的针身上镌刻出一朵朵梅花来除非神仙别无他人。

    可后来刘敏不足为奇了,因为他在后世做医学博士时见过不少古人的微雕作品。

    华夏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微型雕刻,小的细如芝麻或峭拔苍劲,或秀丽多姿。

    春秋战国时卫国有人能在棘刺上刻出猴子来,后来的朝代盛行核雕称为鬼工技,是鬼斧神工之意。

    歙县刘铁笔精于微雕,能将径寸木石刻成奇器;在7寸石牌楼上镂出山水、树木、楼阁,窗户不盈黍而可启闭,玲珑透彻,细极毫发。

    后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

    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雕艺术便开始出现。

    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

    在很多微雕作品画面上常常兼有微刻诗词或文章,此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微刻文字书法效果重要性。。

    微刻大师于硕其擅长在折扇边骨上进行微刻,能在指宽的扇骨刻三十行字;可于扇骨竹边浅刻数千字,且无一败笔;笔笔有帖气,字至细微处,要用20倍放大镜才能看清辨明。

    刘敏寻思着微型雕刻的神妙,已经将梅花针套拎在手中从里面捏出几枚银针来准备助火爷爷一臂之力;却见折御忠和张敬两人个人抢了一把兵器向魏白毛和马独眼冲将过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