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告密(4)-《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舱顶覆盖坚硬船板,船尾有正、副舵掌握航向。

    这种长5丈(约15.36米),能乘50人的鱽鱼船;是较早见于记载的用渔船作战船的实例。

    项绾与唐福一起去“依海枕江,襟湖带浦”的青龙镇水军造船基地;按照图式督建鱽鱼船和杂般座船的建造。

    青龙镇位于后世的上海青浦,公元219年因孙权建造青龙舰而得名;青龙镇水军造船场在北宋颇有名气。

    项绾去那里收听船匠们的意见,按照图式对杂般座船和鱽鱼船进行督建;期间,他发现鱽鱼船图谱诸多问题。

    工匠在实际建船时,发现部分工程无法达到船图标准;项绾要求工匠将意见汇报上来,以便他改进船图数据,完善船图技术准注。

    项绾还根据实际勘验,不断在审图过程中添加图样和资料文字;使船匠在较短时间内便熟知了新船型的建造流程和技术特点。

    在勘察质量时,项绾注重对船体实物的总体强度、稳定程度和速率的监造。

    项绾审图,一般按先总体再局部、先定性再定量的步骤;采取各种船只“对号入座”的方式进行。

    这种确定海船图式最后技术标准的方法,在当时是很适用且可靠的,不仅丰富了船只种类,而且规范了各船的船型。

    项绾还根据需要,考虑沿海航行和远洋航行的不同船型;分门别类确定最终船样。

    北宋船匠依据项绾编审过的船图,建造出性能和用途各不同的海战船;而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

    项绾还依此制造了几种重要船模,并设计了几种新船型。

    一些实用性很强效果良好的海上战船,项绾据实体描绘或仿造出来。

    项绾邀请京城的几位专家,一起审查海船图式,确定了所有水军战船的船型,得到宋真宗的支持和青睐。

    公元1000年8月,宋真宗咸平三年,造船务匠项绾与神卫水军队长唐福一起上朝觐见皇上。

    项绾进献了海战船式(包括一本船样图和几类水军模型),唐福向朝廷进献火器,包括火箭、火球、火蒺藜。

    项绾和唐福得到宋真宗金钱赏赐和职位升迁。

    项绾升职为都水监,从属工部侍郎之下,专管全国水运和舟车中造船和船质勘查,既有俸禄又有实职。

    项绾绘制的海船图式上绘有船载武器图。武器除拍竿、抛石机、箭窗孔里的弩箭、防火用的生牛皮毡外,还有北宋初才部分装备于海船的火器。

    譬如火箭、火球、火蒺藜,项绾当初下访全国沿海船场和水军时每遇火器方面的问题,主要请教与他一路同行的精通船上各类火器装备的神卫水军队长唐福。

    唐福告诉项绾,勘查火器装备先要去当地(各州)军器监查看他们的冶炼技术、产品模子和制作质量,然后再去船场和船上巡视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的技术成熟情况。

    质量管理方面一定要将防潮工作做到位,还要做好保密,不使民众知道详细火器情况;以防暴露给北宋敌人。

    具体到火箭质量的抽查,唐福告诉项绾要查看设计规格、威力大小和用料标准;是否统一制作,质量是否有可靠保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