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立法会成立-《明海风云》
第(2/3)页
为了配合这一次考核,报名的洪门各行各业从业者,获得了一个月的假期,并且在大安、笨港、静浦等地工作等成员往返路费都是由洪门政府报销的。
而第一次举行如此浩大的选拔活动,基隆镇中还没有一个能够容纳这么多人数的参与者,又是建立场馆,又是筹备考试所用一应物资,着实让准备不是那么充分的洪门政府成员忙碌了好久,终归还是在二月十五之前完成了各项准备。
光是这一应的前期准备,洪门就为此付出了小二十余万块银元的花费,不过对于如今财大气粗的洪门政府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二月十六日,第一次的初步海选,一万五千余名成员,通过书面基本考核,一次性淘汰了差不多一万人左右;而在休息了两日之后,第二次考核剩下的六千余人,则只是被淘汰了两千余人。
初期的淘汰率很高是很正常的,红红们招募立法会成员的要求门槛一开始就不算很高,很多想要来凑个热闹的、想要投机的前来报名,洪门也不好分辨,谁让洪门体系当中能够读书认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呢!
但是随着那些滥竽充数的人被淘汰掉之后,接下来留下来的这些人才里,有着真才实干、独特见解的人才却是为数不少的,想要分出个胜负来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最重要等一件事情是,洪门团队对于选拔人才'各种事情,特别是这么大规模一种选拔人才方式,实在是经验不多,到了后期他们评判标准却是出了不小问题,在取舍面上犹豫不决。
不过很快,洪门团体就发挥出集体的力量,重新调整好选拔标准,到了第三次选拔,其淘汰人选数目又有增加,此时还留下来的人才只有不到一千人左右。
其中又有一个有趣的事情,被留下来的人才当中,在基隆镇中取经的大明文人基本上少有被淘汰的,前来应召的一百余名文人,如今还留在选拔者当中的,依旧还有九十余名。
而三十余名西洋人等参与者当中,第一次海选被淘汰掉了一半的成员,而二三次选拔却是一人也未被淘汰,究其根本却是因为中文实在太难,第一次淘汰掉的西洋人都是中文还没有掌握透彻。
而对中文掌握透彻了的西洋人,却是比华夏人有着更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西方人却是早于东方大明这个古国,此时此刻在律法方面有着独特建树的时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