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明朝中期开始,武将的地位就开始不断的下滑。到了如今,荆州卫指挥使这样的正三品武官,见到荆州府知府这样的四品文官,连站着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是跪拜相迎。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环境下的武官地位低贱。另一方面,是本身就已经不再能够掌握强有力的武装力量了(一帮农奴士兵饥寒交迫,有毛武力)。所以,荆州卫指挥使在荆州府里的地位有多么低下,就可以想象的出来了。 苗伟常原本是南直隶张家,也就是张问达家的一个家奴。他原本是张老太爷给张问达配备的一个跟班书童。因为先天的身体条件比较好,又跟着张府的家丁护院学了几手把式。等到张问达做官做到湖广巡抚的时候,就给他谋了个武举人的身份,让他当上了湖广都司七品经历司经历的武职。 苗伟常因为是跟班书童出身,一直跟在少爷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他居然也能把三百千学全了。在武人堆里,比他武艺好的没有他认字多,比他认字多的没有他武艺好。更因为他借着湖广巡抚张问达的势力,在短短的几年里,就从正七品的湖广都司经历一路升迁,做到了正三品都指挥佥事。就在不久前,同样是借助了还在户部尚书任上的张问达的威势,他从湖广都指挥佥事转任荆州卫指挥使。 原来在湖广都司里做官的时候,虽然油水也不少,可是因为头上的婆婆太多,主管湖广都司屯田事务的苗伟常,一直深感自己捞的不够多,职位不够肥。所以,他借助老主家的势力转任荆州卫指挥使之后的这几个月里,他的主要工作只有两个。一个是全身心的奉承小主子,也就是张问达的侄子张天禄。另一个,自然就是倾尽全力的捞钱了。 说起来,苗伟常和王书辉两人还有些交集呢。司马峰为王书辉买来的第二批的一千多个矿工,就是从苗伟常手下买的。那一千多个矿工就是苗伟常手下的军户。他们是在苗伟常名下的,荆州府附近的几个煤矿里挖煤的。 原本荆州卫地盘里就有几个产量不小的煤矿。可是历任的荆州卫指挥使,都不觉得那些煤矿有什么用处。还是因为王书辉推广的蒸汽机在湖广地区的普及,以及复兴会工业委员会下属的几个钢铁工厂的建立,才使得整个湖广地区的煤炭价格开始走高。 苗伟常武艺稀松,文化也不过是识字蒙童的水平,可是却长了一副能够侦查商机的眼睛。他看到市场上煤炭价格走高的趋势之后,就立即组织荆州卫下属的农奴士兵,开始采挖煤矿。正是这个原因,让司马峰发现了与他合作的机会。司马峰不仅向苗伟常采购了大量的煤炭,更从苗伟常手里以布匹作为付费手段,买到了一千多个既是农奴又是矿奴的卫所士兵。 现代人可能会觉得,一个家奴出身的人做到一个卫所指挥使,正三品的武官,是个难以想象的事情。不过在明王朝中后期,比较出名的军事将领,大部分也没有什么太高贵的出身。他们大部分是世袭武官出身不假。可是,世袭武官也不见得比世家奴仆的地位更加的高大上一些。在明末清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就是辽东矿工出身。说起来,他们的出身还不如苗伟常呢。 至于一个半文盲能够青云直上。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现代社会里,这样的事情难道没有么。不见得吧。 苗伟常听到张大少爷的命令之后,心里还觉得有些不以为然。和马松华以及司马峰这些处于明朝社会中下层的人不同,苗伟常怎么说也是正三品的武官。他对于整个明王朝的权力体系有着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见解。 在苗伟常看来,在明王朝能够与文官势力相抗衡的,只有在皇帝直接指挥下的宦官系统。藩王宗室们,除非是皇帝的直系亲属,而且还得是皇帝喜欢的那种直系亲属,才会让背靠如今的吏部尚书为靠山的苗伟常,觉得有些忌惮。枝江郡王朱由梓不过是个远支郡王,而且还刚刚复位不久。就是前两代的帝王对他有些青睐,新帝上台之后,也不见得能续得上这段香火情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