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临勐谭半城-《反攻日》
第(2/3)页
我冷笑着:“团座,难道您觉得我对这些钱财受之有愧?若不是那个山本丸一被马顺打死,我想我都可以凭此人证,再加上那些物证,把汪庭岳送上军事法庭!”
黄文烈面色变了变,说:“安营长,你还是冷静些才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件事牵扯太多,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
我忽然意识到,我这句话等于是把黄文烈也包括进去了,黄文烈自己就属于这“池鱼”之列,我要是真的把汪庭岳举报,受牵连也一定包括黄文烈本人。
整个国家在枪炮声中纷乱破碎,而自上而下的黑色交易,却从没有停止过,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会让人觉得习以为常。由此可见,我们在战场上的一败再败,并非是完全因为武器枪械和日军存在劣势,在精诚团结上注水太多也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现在的麻烦很多,我的父亲无疑是我新的麻烦。虽然他是客居此地,但是因为出手阔绰,言谈举止又颇有持重儒雅风度,在他这些唬人的外在光环笼罩下,没过多久他就陆续结识了一些本地绅士名流。
他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了临勐上流社会很受欢迎的人物,他接触的这些临勐名流中,最有威望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有临勐谭半城之称的谭震山。
谭震山是云南富甲一方的大豪,他的生意遍布滇西各地,在临勐就有不下几十处的生意买卖,药铺、酒楼、工厂、矿山等等等等,涉猎非常之广,要说临勐半座城都是谭家的,虽然夸张了些却也无人反驳。
他们这些绅士名流聚会,一般就是三五个人,品着香茶吃着甜点围坐在客厅里,谈论谈论风土人情,骂一骂国家时局,这是他们喜欢并且擅长做的事情。
谭震山生意虽然众多,但是都有专人打理,他倒是有和我父亲一样的大把休闲时光,所以他也是和我父亲来往最为频繁的人。他们俩人虽然看似关系亲密,但是在政见上却是南辕北辙,常常因为意见不和而争执的面红耳赤。
谭半城的观点明确,在他看来,中国必须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和日本人打下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对待抗战也要无分男女老幼,必须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有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而我父亲还是坚持他的曲线救国理论,他认为还是要和谈才有出路,而且在他的眼里,日本人的本意是好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驱逐西方列强长久以来对中国的奴御压迫,怎奈中国军事当局对此产生了误解,这才导致了中日两国之间这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