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工业革命穿越指南》


    第(2/3)页

    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各国皆与罗马教皇合作,使其臣民相信其权力来自上帝,因为彼时西欧90%的人都是天主教徒,王权、神权,还要再加上大领主,导致西方极少出现大吃货国封建大一统的状态出现。

    但是在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提出了以个人为目的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统治,同时也是反抗王权对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的一场运动。

    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教廷亦开始衰落,以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为主的三大君主势力最强大的国家开始试图控制本国教会的委任权,通过自己委任主教来削弱神权对王权的压制,同时限制本国财富流入罗马。

    欧洲各主权国家开始摆脱教皇控制,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打下思想基础,人文主义运动向中世纪权威发出挑战。

    就这样,西方民主思想逐步成型,“神说”转化为“人说”,在思想和生存的双重因素下,整个西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

    但西方人的冒险精神与其说是天性,不如说是因为生存模式对冒险行为的鼓励,西欧国家国土面积普遍偏小,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自然资源已不足以支撑新增人口的生存,逼仄的生存环境也导致穷人越来越多。

    因为无法完成生存资料的自足,所以必须要向外扩张来弥补生存模式的缺口。

    在大航海时代,航海家们从海外带回国内的大笔财富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条冒险之路——出海水手的平均死亡率高达40%,就连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也死在航海途中。

    但是,当活着的人带着满船的香料、黄金回到故土,他们被追捧为英雄,财富蒙蔽了血腥和死亡,也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

    越来越多的亡命徒走上了这条路。

    18世纪的英格兰人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这种冒险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渗透到方方面面,再加上新教改革直接铲除了宗教对人民的思想禁锢,克伦威尔和光荣革命给了王权沉重的一击,把国王的权力关进了笼子里。

    良好的政治环境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英格兰开展工业革命和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

    飞梭顺应而生,高炉拔地而起,流通整个不列颠土地的运河遍地开花,就连普通人也有了成为首相的机会。

    以尊重个人为主的社会背景下,人人渴望财富,这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市场的发展,包括股票和公司制的开创。

    要知道,英格兰的南海泡沫作为英格兰最早的金融经济危机,未来人们常用的泡沫经济就来源于这个事件。

    1711年,牛津名人哈利-耶尔创建了一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业务是向海外投资,这就是南海公司。

    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企图,就是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那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锭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石马上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

    虽然该公司与南美诸国的贸易并没有增加什么收入,但市场对公司主营业务的信心十足,公司股票依然炽手可热。

    为了取得更多的现金和融通债务,南海公司分别于1720年4月14日、4月29日、6月17日分三次向公众提供股票预约认购,总共发行了87500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