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落后就要挨打-《工业革命穿越指南》


    第(2/3)页

    他记得十年后,英格兰政府会派马戛尔尼勋爵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远涉重洋去向东方那神秘的大清国。

    这是西方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名义上是为了前往中国给乾隆皇帝贺寿送礼,真正的目的则是为了与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为英国开辟新的海外市场。

    主导者正是时任国王的乔治三世陛下,这位关注国际贸易的国王一心想和那个东方大国进行贸易往来。

    但由于文化差异,使团在觐见乾隆皇帝前就与清朝官员发生不少冲突,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叩拜之礼。

    清廷的官员们要求英国使团学习“三跪九叩”之礼,以示对皇帝的尊敬。

    然而,在马戛尔尼看来,英国与清王朝是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朝贡的关系,向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无疑会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

    在马戛尔尼的日记里,写下如是话语:“在中国礼仪形式是双膝下跪,三跪九叩。我告诉他们,我们的礼仪有所不同。尽管我愿意以最大的热忱去取悦中国皇帝,但我的首要职责是取悦我的君主。”

    由于双方都不肯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消息传到了乾隆的耳中后,令他勃然大怒:“此等无知外夷,不值加以优礼。”

    最后,使节团不得不做出妥协,在欢迎宴会上英国使团向乾隆行英式的单膝下跪礼,在正式的寿宴上则向他行三跪九叩礼。

    然后,他们向这位皇帝提出了一些请求,如允许英格兰商人到浙江、天津等地经商;允许英格兰在北京开设使馆;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小岛,供英商使用;允许澳门英商自由出入广州;确定船只关税条例,不得随意征收杂费等等。

    当然,傲慢的帝王拒绝了他们所有的建议,并回复道:“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意思就是你们这么提要求,和我们定的制度相违背,不能同意。”

    在英国使团离开之前,乾隆派人送来一封《敕英咭利国王谕》,让他们带回去给英格兰国王。

    这封信共976个字,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了乾隆皇帝的愚昧与自大。

    这句话开头第一句就是:“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大概意思就是,你的国王在海那头,但是有一颗向往我文化的心,而且你送过来的东西可以看到你家国王的恭敬温顺的诚意,我觉得很满意,这种行为应该得到嘉奖。

    开头的第一句就不难看出,乾隆并没有意识到英国使团前来的真正目的,反而认为他们远渡重洋是为了学习清朝的文化,并向清朝俯首称臣、献上朝贡。

    乾隆的傲慢,并非没有来由。

    自古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水平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发生了偏差,乾隆皇帝派侍郎松筠护送英国使团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穿过中国腹地,最终抵达广州。

    然而,这个举动最终却招致了无穷的后患。

    沿运河南下期间,马戛尔尼等人几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仔细观察着两岸居民的生活状况,深入地了解了当时清朝的发展水平。

    同时,他们也敏锐地意识到,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不过是徒有其表,其实质上早已经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马戛尔尼回国后,根据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书。在报告书里,他将大清帝国比喻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并预言“大清帝国迟早要走向崩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