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实不相瞒,我并没有十分把握。北伐中原本就是赌上国运之战,下次北伐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我们的注码只够赌一次的,这还需要将军大力支持。” 魏延很是疑惑,“不知我能做些什么,才能让你所说的把握更大一些?” “丞相死后,抢班夺权,亲率大军,行子午奇谋,直取长安。” 魏延显然是真的生气了,“胡说八道,丞相好好的,你竟然恶言诅咒。再说了,子午谷奇兵只是当初我的一个设想,在丞相的军情会议上大家通过分析,已经否定了它的可行性,风险太高,敌人只要有一点点防备,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将军不要生气,丞相事事亲历亲为,一身安邦治国的本领却强要领军作战,事多烦心,睡不好吃的少,如此劳心费神,注定不能长久,我大汉现在偏居一隅,长期作战,民生凋敝,再也不能长久支撑下去了,不行险又怎么能建大功?” 眼见魏延已经从政治正确状态回过神来,武夷山提高了声调继续讲解,“此一时彼一时,之前子午谷出兵危机重重,将军又怎么知道在丞相去世的消息传到敌军耳朵后他们还会不会十分提防呢?我们在做一番布置,策应此计,将军还觉得没有成功的希望吗?” 魏延是真的动心了,自己当初提出 的战略主张有可能得到实现,没有比这样的肯定更加打动人心的了。 “你再仔细说说,包括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我们面临的那些难处又怎么解决?” “那我就畅所欲言了,在我没说完之前,将军听到任何难以接受的议论都请不要打断我,要杀要剐也请等我说完,可能吗?” “好,我答应你。” “首先我要说的是将军独掌大权的问题,因为一切布置的前提就是将军大权在握,才能接过北伐的大任。” “这不是问题,如果丞相真的不幸病逝,在军中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没有比我更适合的了。” “我说了,听我说完,将军不要打岔。您怎么就敢肯定丞相遗命一定会把全军托付给你呢?丞相府那么多心腹幕僚文武大臣怎么也比您这位独自开府的征西大将军合适吧?我敢断定,丞相逝后,必将大军托付给丞相府长史杨仪,而将军您势必不服。” “丞相确实更有可能把三军托给杨仪带回,你说我不服他,我也赞成,刀笔小吏怎么懂得行军打仗,真要有这乱命,我登高一呼,三军必定还是听我号令,到时候......” “到时候就有人奉丞相临终遗命,斩杀将军,提着将军的头颅向三军宣读丞相亲笔,紧接着杨仪就定你个叛魏谋反,整个征西将军府就被杀的片瓦不存,再接着朝廷为将军平反,将军也活不过了,北伐的力量就这样被白白的消耗了!” 魏延吓的一头冷汗,以诸葛孔明的智计,临终前不可能不作准备,武夷山所说的一切好像真的可能会发生一样。 “请先生教我,魏延非贪生惜身之人,只是不能让北伐大计付诸东流,先帝简拔,感在肺腑,万死难报其一。” “将军不用多礼,我之所以与将军言明剖析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深知将军的忠义,当初曹军来袭,蜀中初定,先帝选派将军为汉中太守,将军言,‘曹举天下来,为大王当之,十万众来,为大王吞之’,我也感念至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