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这锅我来背-《官企》


    第(2/3)页

    当远峰说出思路后,记者摇头。

    “你啊。远董。你这是把我忽悠了。我一直想写你这个人。我觉得,以事实为根据,写你这个人,应该可以写出有深度的人物通讯。改革的年代,需要你这样的人。”

    “如果真想写,让我再多做一些试验,到时一并写。你会把文章写出精彩来的。我呢,到时,也就沾光扬名。不过,现在不能写我。先写一写制造工业园吧。”

    远峰的思路,是把制造工业园这个项目,从怎么开始,到现在,这些已经进来的制造商,一年的产值已经达到三个亿,制造工业园将成为K城的纳税大户。这还必须把远程集团的产值剔除在外。

    因为,远程集团即使不搬迁进制造工业园,产值不会变的。远程集团的产值,不能成为制造工业园的成绩。

    但其它公司,如果没有这个制造工业园,能不能产生现在这样大的产值,是个很难说清楚的事。

    就拿天使护卫锁具公司来说,如果没有这个制造工业园,张永琪的那些个专利,可能还在家中睡大觉。

    还有赵宜军的小家电公司,即使有不小的产值,那不是K城的,是其它城市的。

    避开不要写管委会,只字不提。只写制造工业园这个项目。听远峰反复这样强调,记者似乎明白了远峰的用意。

    对于制造工业园管委会这个模式,理论界是有讨论的。记者却认为是可行的。

    如果按照远峰的意思,这个稿子,是上次那个稿子的延续。

    虽然,上次的稿子,有软广告嫌疑。

    五天后,这篇稿子见报。

    看到这篇稿子见报,K城市府一把手很是恼火。但不好说什么,因为,事实在那摆着。再说,制造工业园这个项目,是市府之前的集体决定。

    现在,只能就管委会这个模式说事。

    “制造工业园这个项目,没有问题。成绩,也应该肯定。但管委会的操作模式,不行,必须改正。我在原来那个地方,绝对是不允许做这种试验的。

    在改革的年代,虽然,有许多工作可以做试验,但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这要分清原则问题和非原则问题。”

    市府新来的一把手,要把这个事情弄出一个分水岭。类似于树出一块牌子,哪些是前任做的,哪些是他做的。他需要界线分明。

    他不认为制造工业园的管委会可以用企业管理的模式。

    不管怎么说,制造工业园是市府的一个项目,就应该用市府的行为模式。

    这个工业园的管委会,就应该是市府的一个派出机构。

    而现在,不仅仅是管委会用了企业行为,而且这个管委会的主任,竟然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

    新来的一把手,把这个事情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上来看了。

    当他看到秘书送来的一份内参,上面也有这篇稿子,就更加恼火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