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正德是个好皇帝-《明朝第一弄臣》


    第(2/3)页

    由他去,归正不利的不是自家就好,自己除这条命什么都没了,父母妻儿都在城里受饿呢,谁管那几个零星的鞑子要干些什么?倒了霉的,那就也一起怨老天不公,自家的命欠好吧。

    待宣府城的消息传来,所有的驻军都是士气年夜振,或者用飙升来形容更加合适。他们士气飙升没关系,赶在这个当口来打野食鞑子可倒了年夜霉了,他们例行的从堡垒的间隙间通过时,却发现一向对他们漠不关心的守军竟是四面出击,四处截杀。

    鞑子都吓了一跳,这时会来宣府的,都出自那些距离长城较近的部落,只是普通牧民,其实不是什么王帐亲兵。跟明军士兵的战斗力也不过相恍如罢了,之所以敢来,只不过是因为往年都是如此,他们知道只要来的人不太多,明军士兵是不会出堡截杀的。

    鞑子见明军四面出击,来截杀的都是骑兵,人数也不多,吓了一跳之后,也都不在意的抽出兵器迎了上去,想着如果能打败这些明军,不定还可以深入宣府,多抢些工具回部落,家中的婆娘孩子可都饿着呢。

    冷兵器时代,在双术士兵个人战力相近的情况下,士气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一交上手,鞑子就愕然发现,对面的明军跟以往完全不合,一个个都是红着眼睛拼命厮杀,以往那种惜命怕死的模样半点也看不见了。

    等鞑子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却更加愕然的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是幸存者了,同伴年夜多都已经落了马,明军也不向以往那样争抢首级,而是杀气腾腾的追了过来,残存的鞑子往北便逃,甚至不敢回头看上一眼,这些明军太可怕了……

    咱们蒙古勇士很勇猛,兵戈不吝命,可也架不住对方是一群疯子,还是逃吧,永生天不会怪罪咱们的,究竟结果对方是疯子。

    最终,这一波游骑回到部落的只有寥寥数人,到了部落后依然惊魂未定,一力要求部落的长老将部落往北迁徙一些,那些红着眼睛的明军太可怕了,简直像是换了一支军队一样。

    他们的忧虑是有事理的,若不是各堡垒中的军官都连结着理智,没杀人之前就红了眼,杀完之后更红的明军骑兵确实是筹算追杀过去的。

    几多年了,除鞑虏年夜举入寇之时,宣府镇何尝引起过朝廷的重视?而边镇的普通将士和军户,这些微贱的存在,就更加入不了朝廷的眼界了,视若草芥是最合适的形容,到了最后,连这些人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谁能想获得,皇上竟然亲自来了,就在刚刚即位半年后,并且来意不是为了另外,是为了看看民生的疾苦,也看看边镇的艰辛,更加关心的是年夜家有没有吃饱穿暖

    皇上还明察暗访,只为诛杀那些蛀虫一样的贪官污吏,就算是传中的那些圣君,也不过如此吧?整个宣府都在沸腾,整个边镇都在感动

    宣府城内,无数人在善祷善颂,恭祝圣天子福寿无疆,康泰吉祥;

    边墙堡垒,无数战士都枕戈以待,浴血奋战,想用鞑虏的鲜血为圣天子奏响颂歌;

    边墙之外,无数牧人在诅咒着让明军突然士气年夜振的罪魁祸首,是他让牧人们心寒胆战,即是放牧时也不克不及不战战兢兢东张西望,畴前可是只有宣府的农夫才会如此的。

    君恩深重,宣府军民都在思忖着如何能回报君恩时,总兵府又传出了一条军令,虽然是命令,可是每个听到这个命令的人无不欢欣鼓舞,恨不得立刻执行。

    军令上,皇上将与两天后起驾返京,圣谕有言,皇上临行前,想看一看宣府的将士们,想看一看捍卫年夜明边陲的威武雄壮之师,并且为有功的将士颁下勋章

    总而言之,就是总兵府代传的是皇上的圣谕,而皇上要阅兵,要检阅宣府城的边军
    第(2/3)页